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杨凯:武能擒凶 智能破案

2017-11-03 08:41:47 来源:福建法治报

个人名片:杨凯,现任宁德市公安局东侨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二级警督。自1999年投身公安队伍以来,杨凯始终奋战在基层第一线。10多年来,他凭借严谨的作风、科学的态度,实现了命案破案率100%。近5年来,他指挥、参与侦破各类刑事案件2300多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300多人以及在逃人员200多名,为国家、集体和个人挽回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因业绩突出,杨凯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个人三等功2次,并获得“全省刑侦系统侦查破案能手”“全省公安机关优秀刑警”“福建省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优秀刑警”等荣誉称号。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1月3日讯  从警18年,抒写警徽情。他砥砺前行,不忘初心;他嫉恶如仇,智勇双全。他把每一个日子都当作一次历练,把每一次行动都当作一次检验,把每一次督办案件都当作一次青春和汗水的碰撞。他就是宁德市公安局东侨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杨凯。

杨凯(右一)与同事进行警情研判分析

警情越危险 他越往前冲

身材高大、体格强壮、气场十足,这是大多数人提到刑警时的第一印象。与这刻板印象不同的是,杨凯身材并不健硕,身高也只是中等,说话时嘴角甚至常带笑意,令人倍感亲近。然而,也就是这位同事眼中的和气大哥,在战时展现出的勇猛决断,令许多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颤抖!

去年的一个夏日,经过前期的耐心经营,杨凯与同事终于摸到了一起系列盗窃案犯罪嫌疑人的踪迹,研判出嫌疑人很可能在当天夜里再次行窃。杨凯当即决定对其实施抓捕。

经过3个多小时的紧盯蹲守,凌晨3时许,嫌疑人终于出现了。在当时的杨凯看来,战友已全面包围了对方的逃脱路线,一切似乎尽在掌握。可就在他下达抓捕命令的同时,警惕性极强的嫌疑人也发动了摩托车试图逃窜。“拖住他们!”反应迅速的杨凯在第一时间下达了指令,与两名同事不顾危险地紧紧扒住了车辆,在被车子拖行几十米后,终于将两名嫌疑人揪了下来。

刑侦工作从来都不是有惊无险。眼见逃脱无望,穷途末路的嫌疑人突然从随身包中取出两把菜刀,朝杨凯重重挥砍而来。多年的战斗经验让杨凯下意识躲过了这一刀,并在随后的搏斗中迅速将嫌疑人控制住。“从抓捕到制服,整个过程不过4分钟。看起来很短,但身处其中你会感觉每一秒都十分漫长。”杨凯告诉记者,4分钟,足够嫌疑人挥出上百刀,每一刀对于空手搏斗的民警们来说,都有可能带来致命伤害。“但刑侦人必须要有临危不惧的勇气,因为你前进的每一步,也许就能换来犯罪分子的退缩。”

案子陷僵局 他智破迷障

“身为刑侦民警,除了要在战斗时有勇,还得在破案时善谋。这种‘谋’不仅体现在破案时灵光一现的智慧上,更体现在侦查的细致与思考中。”杨凯告诉记者,14年的刑侦工作,让他养成了在办案中多问自己“为什么”的习惯,而这种习惯在很多时候成为他攻破“骨头案”“钉子案”的关键。

2016年5月7日晚,宁德市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涉案价值达170余万元。接到报警后,杨凯迅速赶赴侦查,可犯罪嫌疑人显然是一名“老手”,并未在现场留下什么有价值的线索;距离现场最近的监控探头在三四百米外,案发时进出该小区的人员车辆又高达数百。不知作案人数、不知嫌疑人体貌特征、不知嫌疑人交通方式,如何在茫茫人海中揪出嫌疑人?

就在案件陷入僵局时,杨凯发现了一个细节:被盗现金与金器原本是放在主卧的保险柜中,但案发时保险柜却被抬到了门口撬开。“嫌疑人为什么要做出这个搬运动作?”一个简单的自我发问,让杨凯在重重迷雾中刻画出了嫌疑人的几个细节:搬得动沉重的保险柜,说明作案人数至少2人;将保险柜运出门外,证明他们原计划要将保险柜带走,应有车辆接应;保险柜是被电钻撬开,嫌疑人必定有个容器装作案工具。正是杨凯的这几个大胆推断,让案件的侦破有了突破口。根据杨凯刻画的形象,警方最终在毗邻小区发现嫌疑人接应车辆,并通过技术手段成功追踪,从而锁定了嫌疑人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