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陈耀辉:卸甲不卸心 “巧舌”化坚冰

2017-11-06 09:40:29 来源:福建法治报

个人名片:陈耀辉,泉州市永春县岵山镇人,今年68岁。从1982年开始在农村基层从事人民调解工作;2009年9月退休即被返聘为五里街镇专职调解员;2010年1月兼任永春县医疗纠纷调委会主任。“有纠纷找老陈,老陈最公道!”群众口中的“老陈”,不仅是民众,也是县乡领导遇到矛盾纠纷寻求解决方法时最先想到的人。卸甲不卸心,他从业36载,始终坚持群众无小事、件件挂心上。

2010年以来,陈耀辉先后被评为“泉州市人民调解能手”“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员”“泉州市五星级人民调解员”。2012年9月,被选任为福建省首届人民调解员协会理事;2013年6月,成立了以其个人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2017年5月,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2017年10月,当选泉州十大“最美家乡人”。

陈耀辉在整理调解资料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1月6日讯   炯炯有神的目光、挺拔瘦长的身材、古铜色的皮肤……这就是陈耀辉,很难想象这是一位已经68岁的老人,更难得的是他能一干调解工作就是36个春秋。有人嫌调解杂又烦,陈耀辉却不以为然,他对记者说出这样一句朴实的话:“既然干了这份工作,就要做到底、做到好。”

他说:“会不会说,是一门艺术”

“老陈,这个老人不讲道理。”10月31日,记者来到永春县五里街司法所采访陈耀辉。才刚开始,工作人员小郑就敲开了门,称大厅一名老人指明要陈耀辉帮忙调解,原本他想自己先了解情况,无奈碰壁。

有幸一睹老陈的调解功夫,记者自然愿意当旁观者。只见大厅沙发上坐着一名老人,手持拐杖、头发斑白,一见面就怒气冲冲地说:“老陈,你来!帮我主持公道!”陈耀辉见其情绪激动,便微笑着坐在老人身旁:“要调解什么,慢慢说来?”

原来,老人姓林,五里街镇埔头村人,现年79岁。十几年前其邻居颜某为了方便晒稻谷,便与其协议用水泥硬化林家的前庭。时间一久,林老觉得颜某想要霸占这块土地,结果双方发生争执。

“你看,这是当时的协议书,埔头村还帮我们调解过!”林老边说边拿出一份手写的协议书,“我想不通,所以来找你。”

接过协议书,陈耀辉眼睛一亮,说道:“具体情况,我要到现场才能知道。还有,你这协议书有问题。”他敏锐地指出上面并没有林老的签名,也就是说这份协议书没有法律效力。随后,他继续挖掘出当时村里为他调解的人、当时的签订情况。陈耀辉寥寥几句引导便让事情有了眉目,让林老心悦诚服。

“老人啊,就是要顺着他的意。会不会说话,是一门艺术。”陈耀辉介绍,一次就解决问题简直不可能,调解时舌头、脑子一定要会转弯。“调解工作直面社会矛盾。当时程序的不规范就造成了现在的问题,接下来要和村里怎么说,要和老林怎么说,都是需要考虑的。”陈耀辉有感而发。

他叹:“手中技内行,调解自然成”

谈起调解经验,陈耀辉的口中不时会蹦出与农业相关的词语进行类比,这与其早年在生产队干农活、当大队干部的经历脱不开干系。“以前干活,我总结出一句‘手中技内行,事情自然成’,后来做调解,我们又把它提炼为‘手中技内行,调解自然成’。”陈耀辉语带自豪。

他回忆起1982年刚接手调解工作的时候,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懂,第一次见习调解时竟然连笔记都不会做,回来后才恍然大悟。他说:“这份事业,懂法就如同‘插秧要知道插多深,锄地的姿势怎样才正确’。”

本着这样的信念,陈耀辉以超出常人想象的毅力,坚持不懈地学习法律。1987年,他通过自考取得了华侨大学法律专业大专学历;1995年,取得华东政法大学法学本科学历;59岁那年,他又成为华侨大学法学院2008级首届法律硕士研究生班学员,是班上年龄最大的学员。当时年近花甲的陈耀辉,每周一早上6点骑着摩托车从永春县岵山镇出发,花2个多小时骑行约83公里到教室上课。62岁时,陈耀辉终于取得法律硕士学位。

参加工作以来,陈耀辉投入在学习方面的资金3万多元,购买相关图书140多册,做学习笔记近5万字,作理论文章70多篇……现在,陈耀辉除了自己磨炼技艺,还不间断地将自己的调解本领传授给其他调解员。其中,镇、村级调解员达80多人,星级调解员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