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宁德市边防支队唱响精准扶贫三部曲

2016-01-21 09:28:01 来源:福建法治报

奋进脱贫路 浓浓军民情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月21日讯  宁德曾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区之一。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宁德把“加快发展、摆脱贫困”作为工作主线,发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脱贫精神,因地制宜,精准扶贫,使贫困地区面貌发生根本变化,书写出了“至贫能富”的追赶样本。

而作为全省驻军最多、军民关系最好的地区之一,驻守在此的宁德边防支队乘势而为,主动对接当地党委政府扶贫工作部署,大力推进挂钩扶贫、联动帮建、结对帮扶“三步”扶贫计划,用实际行动帮助贫困村改变模样,引导贫困人发展致富,赢得了广大群众高度赞誉。

挂钩扶贫摘“穷帽”

日前,记者来到霞浦县海岛乡宫西村,一条长240米、宽3.8米的乡村公路映入眼帘。顺着大路走进村内,远远便瞧见醒目处竖着“警民连心”的石刻招牌。宫西村村委主任郑国胜乐呵呵地说,石刻招牌记录着宁德边防与宫西村警民同心协力摆脱贫困的难忘历史。而村中这巨大的变化,不仅是党的“三农”政策带来的福音,更是边防官兵的倾力扶持,才托起宫西人民的希望。

宫西村曾经是我省“省级重点贫困村”,村中财政收入困难,村民人均纯收入仅4150元。2011年,省边防总队结合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势,将宫西村作为定点挂钩扶贫村,并指定宁德边防支队定点扶贫。

为了改变宫西村的旧貌,宁德边防支队跟进实施援建扶贫计划,联合海岛乡政府、宫西村委成立扶贫工作组,多次召开扶贫座谈会,提出运用5年时间展开三期扶贫,唱响了宫西村扶贫致富“三部曲”。从2011年起,该支队先后筹款50多万元投入这一扶贫攻坚“战役”中。短短数年,村内就修建起了一条乡村水泥公路、一座公共厕所、一个爱民固边文化广场、一个便民生产储藏仓库,使宫西村彻底告别了“行路难、如厕难、娱乐难、生产难”。2015年,该村村民年人均收入达1.4万余元,较2010年增长近3倍,这个曾经的贫困村重新迸发出蓬勃的活力。

“定点援建,挂钩扶贫,扶到点上,帮到心上,才能取得实质成效!”近年来,宁德边防支队主动对接市、县两级扶贫发展规划,按照支队、大队挂钩帮扶贫困村的方式,与市、县两级确定的福鼎佳山村、福安东升村等17个贫困村进行挂钩帮扶,通过出资援建、环境整治、治安治理等方式,让每个挂钩帮扶村摘“穷帽”。

联动帮建换“新装”

礁头村是闽东沿海的一个小渔村,因先天条件不足,经济发展无力,曾被村民戏称为“穷渔村”。“白色垃圾飞满天,马路地摊摆中间,横七竖八渔船艇,污水污油排海边,踏遍海田人先老,姑娘不嫁三都澳”,是几年前村民对礁头村的整体印象。

然而,如今的礁头村却有截然不同的景象:街道两旁新房矗立,渔港码头游船如织,大巴游客来回穿梭,渔排网箱错落有致……村里到处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边防民警帮助海上渔民搬运鲍鱼养殖筐

短短几年,礁头村从贫穷落后到脱贫致富,得益于宁德边防支队联动扶贫的大胆探索。2007年4月,该支队主动对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联合三都镇政府在礁头村创建全市首个“爱民固边模范村”,提出了“多元化经济发展”的新思路,盘活养殖业、运输业、旅游业,让昔日的穷渔村换上了“新装”。

对于这些年的变化,村民陈永霖深有感触:“这几年村民们都赚钱了,不少人盖起了五六层的新楼。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没有边防和政府的引导、帮建,不搞‘爱民固边模范村’,我们这个穷渔村想致富太难了!”

“联动扶贫,合力帮建”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近年来,该支队主动对接宁德市委、市政府扶贫工作部署,联动地方部门创建了131个“爱民固边模范村”,不仅改变了这些村居脏、乱、差的旧貌,也使得村民的收入逐年攀升。自2007年模范村创建实施以来,48个次村(居)被各级评为“文明村”、“示范村”。

如今,该支队联动帮建的步伐越迈越宽。除了爱民固边模范村创建外,他们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积极跟进盐田乡水升村、下白石镇下岐村“造福工程”建设,为畲族群众、连家船民解决子女入学、上岸落户等现实困难,让“造福工程”真正惠民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