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闽西客家家训引入庭审教育助力福建法治建设

2016-09-26 11:43:00 来源: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叫中国。福建的西部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叫龙岩。这里山水如画,历史如歌,一座楼、一个村、一座城令无数人为之倾心。

或方或圆的客家土楼,是龙岩的重要元素和灵魂,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生土夯筑建筑,2008年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星罗棋布的土楼中,随处可见点缀在大门或厅堂上,体现客家先祖对子孙后代谆谆教导和无限希冀,并成为各个家族祖训、家规的楹联。这些家训不仅凝聚着客家人文精神之灵魂,还跃动着耀眼的法治之光。

龙岩客家家风家训是什么?如何让客家家训的法治文化内涵助力福建法治建设?近日,“法治福建进行时”媒体采风八闽行走进“土楼之乡”永定,探访客家家训给出的有益启示。

振成楼:客家家训镌刻楹联世传教育后世

屹立永定湖坑镇洪坑村的振成楼,是客家土楼的代表之一,更因富丽堂皇而被冠以“土楼王子”之名,由洪坑林氏21世林鸿超兄弟等人于民国元年(1912年)建造。步入土楼,刻有林氏家训“言法行则,福果善根”的楹联在正厅中堂的正中央,白墙黑字,分外醒目。

“说话的规范就是行为的规范,言行必须一致;幸福的果实由行善的根系培育出来,要幸福必先做好人、行好事……”记者到访之日,振成楼里游客如织,楼主林日耕正向客人介绍楼内的家训文化,他的嗓音带着浓浓的“土味”,洋溢着客家人独有的憨厚热情。

现年66岁的林日耕是第一个土楼导游,从1984年起,他就开始向山外人介绍发生在土楼里的故事。林日耕说,振成楼镌刻了20多幅楹联,提倡修身种德、遵纪守法、和睦团结,用于警示教育后世。

“振成楼的家训为何集中写于厅堂?因为大厅是说事讲理的地方。从古至今,楼里的家庭或者邻里发生争吵,德高望重的长辈就会将双方召至大厅,指着家训讲道理,运用家训做调解,化解矛盾纠纷。”林日耕为记者解疑。

“纲纪,大是国法,小是家训。”林日耕说,客家人把立身处世的家风家教以及衍生出来的“家族名声”看得比生命都重要,忘祖训,弃家风,无异于数典忘祖,因此,在土楼人家眼里,严厉的祖训家规堪比法律。

永定:客家家训化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

振成楼是客家家训文化的一个缩影。在永定,不管是土楼内的族群还是土楼外的千家万户,不管是大姓氏族还是小姓氏族,都有着各自的祖训家规。千百年来,这些祖训家规敦促着一代代良好家风的形成,维护着家族秩序的和谐稳定。

永定客家人的祖训家规,秉承儒家思想,教诲子孙后代要团结族人、和睦乡里、诚信守法、戒斗息讼。受祖训家规的熏陶,客家人和善友爱、宽容礼让、诚实守信,客家土楼成为“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

湖坑镇南溪村设立了“和文化”家训馆,峰市镇河头村将全村十余个姓氏的祖训图文并茂展现于文化长廊,湖雷镇上南村将祖训家规刻在农民公园的一块石头上……如今在永定,客家祖训还被推广运用于平安和谐校园、平安和谐村居建设,在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化解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湖坑镇南江村是永定出了名的“明星村”,曾获得“全国宜居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福建省文明村”等多项荣誉。村党支部书记江道明告诉记者,村里设有“平安和谐”文化宣传室,专门用来调解各类纠纷,效果显著。

“我们南江村非常和睦!”江道明一脸自豪地说:“村民们性格耿直,生活中难免会有小摩擦,我把他们带到文化宣传室,让他们看看墙上的祖训家规,我们再调解调解,做做工作,什么矛盾都解决了。”

永定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王选海认为,比起法律法规,祖训礼法要柔和许多,群众接受起来更加容易,“法治建设需要法治文化的支撑。客家祖训饱含和睦、规矩、理法内容,作为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老百姓具有很好的道德教化作用。”

“目前,我们正在收集有关‘和文化’的祖训家规、楹联诗赋、谚语典故,并在全区上下宣传普及,在司法领域推广运用,让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在平安法治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王选海如是说。

龙岩:客家祖训引入庭审教育写进起诉书

崇尚“真善美”的客家祖训,不仅承载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在司法实践领域也发挥着独特作用。

“举动必端、为官必廉,这是客家祖训。身为领导干部,你却以权谋私。”“一介不取、吾人节操,这是郑家规矩。作为郑氏子孙,你却受贿380多万。”

2015年,龙岩市中级法院开庭审理被告人郑华文受贿案时,该案公诉人引用郑氏祖训家规对其进行庭审教育。郑华文是永定客家人,在任永定县峰市镇镇长、仙师乡和凤城镇党委书记、县政府副县长期间(注:2014年底,永定县撤县建区),收受他人贿赂共计385.9万元,在调任龙岩新罗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后案发。

“为官必廉,不近声色,不溺货利……”这些镌刻在客家土楼楹联上、写在客家人族谱上的祖训家规,已成为龙岩市检察机关开展法治教育的利器。

龙岩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区,客家家训文化源远流长。龙岩市检察院抓住客家祖训的独特教化功能,积极探索将客家祖训纳入检察公诉、法庭审理之中,把法治与德治、法规宣传与家风教育结合起来,增强庭审效果。

客家祖训不仅被引入庭审教育,更被别出心裁地写进了起诉书。

去年5月以来,龙岩市检察院精心收集客家陈、林、郑、邱等近20个姓氏的客家“祖训家规”,根据被告人的姓氏,将其宗族祖训家规原文及解释与相关法律条文一并写入起诉书的附注,送达被告人学习。

“之前的起诉书,附加相关犯罪行为的法条,起到的更多是一种法律宣传的作用。”龙岩市检察院公诉处处长李高阳说,客家祖训家规在做人、生活、工作等多方面劝人上进守法,充满着正能量,而引入客家祖训,就是想将严肃的法律条文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用法律与道德一起教化他人。

客家家训登上中纪委网站

2014年6月,龙岩永定区委创建了“客家家训馆”,展出永定境内100来个姓氏中的32个姓氏的祖训家规,以及永定客家族谱中有记载祖训家规的19个姓氏族谱,32帧名居、名祠家训图片,14幅家训书法作品。家训馆以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可供游客参观,让更多人从中得到启迪。

2015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考察龙岩永定客家家训馆后指出,客家祖训体现真善美,没有一点假大空。同年10月,中纪委网站在“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栏目,推出了三集“福建龙岩客家家训”专题片,从传统家族文化中发掘丰富的修身内容,为党员领导干部提供了参照。

龙岩客家家训登上中纪委网站后,社会影响力日益凸显。永定区法院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倡导法官吸纳客家祖训家规到日常办案中,特别注重将其运用到家事纠纷、邻里纠纷及刑事领域犯罪案件的审判、执行工作。

不久前,永定区法院首次运用客家祖训融入执法办案,顺利办结了一起追索抚养费的执行难案件,成为当地的“美谈”。做调解工作的人民陪审员陈晓慧就劝说:“陈氏祖训写着‘礼义廉耻,四维毕张,处于家也,可表可坊’。你连女儿都可以不顾,谈何礼义廉耻?又如何能成为你儿子的表率?”

据介绍,永定区法院已分批次组织法官前往土楼客家家训馆参观、了解客家家训文化,收集辖区内各大姓氏常用祖训家规内容,为运用家训办案奠定基础。

目前,永定区法院发挥地域作用及人员优势,形成了以法官为核心,以宗族、基层调解组织为支点,以代表委员、人民陪审员、司法联络员为辐射点的祖训家规运用网络,使司法别具“客家风味”,充分彰显司法情怀。

“将祖训家规引入审判执行工作,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审判执行新理念的创新。”永定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伟光表示,下一阶段,该院拟建立客家家训运用的制度化体系,使其成为提高审执质效的一种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