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省建新医院积极创新打造“大安全”环境

2016-12-12 10:35:08 来源:福建法治报

没条件创造条件 不可能变为可能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2月12日讯  省建新医院,全省政法系统唯一的中心医院,承载着全省监狱系统服刑人员、强制隔离戒毒系统戒毒人员、公安安全系统犯罪嫌疑人及重要“两规”人员的疾病诊疗,负责对全省监狱医疗卫生的指导、监狱医务人员的培训及监管医学理论研究等工作,是省、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长期以来,由于医院建筑陈旧、条件简陋,监管、医疗、消防安全隐患时刻存在,再加上设施设备落后、人员严重不足,医院现有的空间模式已远远不适应新时期新任务的要求。

面对这一现实,省建新医院党委,在省司法厅、省监狱管理局党委和领导的关爱、支持下迎难而上,果断提出“没条件创造条件,不可能变为可能,要把中心医院建设成为一流的医疗服务机构和安全、文明、现代化监狱;为各基层监狱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帮助和医疗指导;力争使医院的医疗水平上一新台阶”的奋斗目标。医院立足实际,调结构、整资源、促规范,各种创新手段不断涌现,解决和改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难点问题,不断朝着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良好态势发展。

管教民警陪同护士进监治疗

更加有效保障监管安全

省建新医院服刑人员的监舍是由原榕城监狱二大队的教室改造而成,监舍空间紧闭,安全隐患大;关押对象成分复杂,涵盖感染HIV、吸毒、病重病危、自伤自残的等……医院曾因“以房代墙”的关押现状被司法部点名批评。然而,医院因发展需求还在选址中,对现有设施进行大面积改建的可能性极不现实。为此,医院党委本着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原则,压缩和调整警用、医用办公场所。整合病区后,医院在外科楼调整出一层作为健康服刑人员的监舍,实现监舍整体搬迁,彻底解决了“以房代墙”的安全隐患。

改造后的新监舍,按标准要求配备了教研室、心理咨询室、学习活动室、储藏室、洗刷室、卫生间等设施,统一了内务卫生的标准。尤其是实行按不同时间安排监舍,有效解决了某些模式下内务卫生和作息时间难以统一规范的问题。同时,在顶楼阳台建造晒衣房,实行集中晾衣管理。新监舍功能齐全、明亮通透,服刑人员改造积极性明显提高。

此外,压缩医生办公场所,将未决犯的羁押点调到一楼。从而解决了原先由于医院的场所较小、可能通过语音和视觉与外界沟通的问题,有效地杜绝了未决犯与外界非法联系的可能途径。

由于警力不足和设施缺陷,对服刑人员在病区以外公共区域活动的管控,一直是医院监管工作的一个难题。医院因此在监内公共区建起一个半圆透视执勤平台,兼具办公和执勤功能,安排民警对公共区域进行无障碍监控,确保公共区域服刑人员的一切活动在民警视线内进行。

不断提高医疗安全系数

一直以来,医院需要进行血透、化疗的病犯只能由送诊单位派民警和车辆常驻福州送诊,每周3次陪同到外院开展血透治疗。这无形中给基层单位增加负担、造成浪费,也给监管和医疗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在省监狱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医院党委在保证监区内病房200张床位不变的情况下合理调整结构,腾出空间把一楼药房搬迁到三楼,并加装电梯,便于药品等输出入。把一楼改造成血透中心,选调肾科专家和医务人员骨干组成团队,精心为病人服务,彻底杜绝血透外诊的安全风险。

同时,医院成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医院内的医疗活动、日常管理和食品卫生进行全程综合防治。医院每天通过医技总带班和防疫中心人员检查、监督、考核相关科室的医疗活动情况,大到一台手术、小到一个口罩,确保不发生院感事件。针对传染区的一楼结核病区的通风和易传染问题,医院党委提出和实施了具体的改造措施:在病区内增设排风管,把每个病房的空气通过排风口顺畅吸离病区,有效避免空气间的交叉感染,还病区清新、绿色空气。

病人的患病康复,除了医务人员的精湛医技救治外,与营养科学的饮食辅助是分不开的。为了让病人早日康复,医院党委坚持人性化管理,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后,在狭小的后勤食堂空间中,创造扩建了一间独立面点房,添置了相关的设备。同时,医院还成立营养师团队,根据监狱住院病人的特点,研制出营养、可口、实惠、科学的各种营养餐和日常伙食供应。同时,根据病犯生病期间味口差等情况,服刑人员食堂在安排日常三餐时品种多样,主食有干饭、面条、粥、豆浆等,让他们吃得可口又营养。

此外,省建新医院在原有医护管三位一体模式基础上,提出管教积极参与病人诊疗全过程的三位一体模式新思路:即为病人开综合诊疗处方、医生开单、护士用药,管教矫正安保全程一站式服务。为了让病犯少走动,医务人员改变以往治疗方式,在管教民警的陪同下,主动来到病犯床边对其进行治疗、发放药品,积极维护病犯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