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历史、情怀与力量

2017-03-01 10:49:40 来源:福建法治报

《绝命后卫师》观后感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3月1日讯   我们欣赏影视作品的意义,不只在娱乐,更多的是一种接受熏陶、传承的过程。正因为如此,艺术总是内在地对社会负有推动和改良的责任,对人性负有启发和引导的义务,对道德负有提升和发现的担当。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需要蕴含这类深刻的、精神层面的元素,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触及观众的内心。

长征是我们党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样也是艺术创作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如果说,长征是“两万五千风雨行,红军泣血救苍天”,那么,作为长征中最为惨烈的湘江战役,就是“遥遥大河,漫江红遍”的血色记忆。此役之后,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到3万多人,5万红军的牺牲,为中国革命保留下胜利的星星之火。而如果说,电视剧《血战湘江》是一部关于长征路上突破国民党军队第四道封锁线的宏大叙事,那么,电视剧《绝命后卫师》就是一部关于长征路上殿后部队红34师“六千忠魂埋骨江东”点点细节的生动描绘。

《绝命后卫师》不同于以往的长征影视作品,并没有在剧中展现红军高层的决策指挥,而是把镜头压低,对准了34师的基层指挥员和普通战士,对准了那些默默无闻、更接地气的普通人物。譬如牺牲时年仅29岁的陈树湘师长,我们看到了一个内心燃烧炽烈、外表儒雅平和、心胸宽广包容、对党至死不渝的指挥员。又如唯一的女战士李满玉、从小被当女孩养的赖娇娇等等。甚至可以说,作品的整体主角——红34师本身,就是一支由闽西游击队改编组建而成的6000人的队伍,一支主要由客家子弟组成的朴实无华的英雄之师。他们有家、有爱,个性鲜明、情感饱满,虽然没有高亢的口号,却默默践行着忠诚于党的信念,坚守着对革命事业的信仰;虽然没有空洞华丽的辞藻,却用平凡的语言——“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道出了深刻的哲理。正是这些红军基层指挥员和普通战士们,正是这群平凡的人物,用自己一路的流血和牺牲,诠释了什么叫做“精神的核心是信仰,信仰的品质是忠诚”。

在时间的变幻瞬逝之中,这些千千万万的小人物,用他们清澈质朴的人物形象、用他们天地可鉴的宝贵勇气、用他们慷慨就义的牺牲精神,让光辉的人性、品质、精神,超越了万水千山、超越了时空维度、超越了沧海桑田,而成为一种永恒的人类精神。艺术作品对高尚人性的挖掘和塑造,实质是对革命精神的弘扬。这种精神,是在枪林弹雨、筚路蓝缕的党的革命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的精神,是人的存在意义和价值的崇高展现。

所有这些,也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处在一个电影技术能够轻而易举地攻克一道又一道的虚拟科技难题的时代,我们在欣赏一部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时,不妨尝试着透过眼花缭乱的特技,关注作品所展示的情怀,关注作品是否通过对生死信仰、生存意义等问题的反思而彰显出一种探索人性、探求精神世界的情怀,关注作品能否让我们明白,生命还有更加宏大的意义和价值。

情怀的内涵总是众说纷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情怀;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这也是情怀。而《绝命后卫师》中展现出来的情怀,是千千万万优秀的普通党员的情怀;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的豪情;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品质;是粉身碎骨浑不怕,甘洒热血留人间的忠诚信仰。

长征是苦难、是历史,是党的历史上一片璀璨的夜空,红34师的同志们和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们一道,是这片夜空中最亮的星星。这段历史,是光荣、是辉煌、是颂歌,被后人用艺术的形式时刻吟唱着。而我们,循着艺术化的表达,更循着先辈们留下的胜迹,追寻光辉岁月,铭记苦难辉煌。那些凝结了的红色豪情、英雄赞歌,串成了横亘古今的天地长线,也串联着爱国、爱党、向上的最初的力量。

记住这份情怀,继承这种力量。唯有如此,在建设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方能豪迈地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严义挺 作者单位:福建省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