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门前海蛎壳引纠纷 民警细调解促和谐

2017-05-02 10:37:21 来源:福建法治报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5月2日讯   “我是鹅头村村民,我在家里被邻居打了。”4月14日11时33分,一个报警电话打入莆田市田边边防派出所。

边防民警陈煌与同事快速到达现场,报案人吴某忿忿不平地指控称被邻居林某上门殴打多次,还指着被殴打的腿部、胸部等部位,而林某是吴某隔着一条四米宽村道的邻居。

询问事由、伤情固定、叫来被指控方、联系村干部,陈煌娴熟地完成了这些规定动作。

陈煌(着警服右)和同事在调解中

陈煌进一步了解知道,原来林某系鹅头村村委书记,由于海蛎壳逢水浸泡会散发腥臭味,村里规定村道上不能铺设海蛎壳,林某多次上门劝吴某将铺设在村道上发出腥臭味的海蛎壳清理掉;而吴某门前村道长年失修,雨水聚集在低洼的路面,使得家人寸步难行,这才铺设了海蛎壳,吴某以为林某仗着村委书记的身份一味要求清理,于是有了矛盾。

鹅头村道上,两家人越聚越多、越骂越凶,陈煌一看势头不对,给了同事一个默契的眼神,大声说道:“都不要吵了,通知村主任。吴某、林某,你们随我们到鹅头村部解决。”

到了村部,吴某、林某被分别安排在办公室等候。“老吴,林某作为村委书记到你家去并无恶意,他为的是村容整洁。刚才在现场,我闻到海蛎壳散发的腥臭味确实也有点恶心反胃,你也感觉到了吧?”陈煌置身事内的几句话让态度强硬的吴某冷静了下来。“门前路面低洼积水的问题肯定要解决,否则家人难以出行,这样,我去跟村里协调,门前低洼的路面你换成沙石去填平,你看可以吗?”听到这里,吴某两眼一亮说道:“这样可以!”

回过头来,陈煌来到林某所在的另一间办公室。“我是今年刚轮换调整任命到鹅头村的‘村官’,这是第一次来鹅头村开展工作,没想到还是处理与村干部有关的纠纷啊!”陈煌貌似抱怨式的自我介绍缓和了紧张的气氛。

紧接着,陈煌语重心长地说:“书记,你在这个事情上,出发点是正确的,但是这个方法可能有点不妥。虽然我们代表的是全村的利益,但是我们跟这件事存在利害关系,应当回避才是,你说对不对?”村主任、村委书记等在座的村干部都点头默应。“在这里呢,我跟村部申请,要求吴某把海蛎壳清理掉,但是可以适当填补沙石,方便日常出行,并且书记不要再出面干预。大家看看行不行?”“行啊,听你的!”村干部们异口同声地应和。

“老吴,就按我说的做,你看还追究林某打人的行为吗?”“真的吗?因为这个事,我们真是吵了不少次,不用追究了,其实也就是相互拉扯了几下,没有真打。警官,谢谢你!”吴某双手握着陈煌的右手回答道。

就这样,一场矛盾纠纷在片刻交谈中化解了。

说起陈煌,他调解过的纠纷,当地群众无不称赞。“群众不易,冤家宜解不宜结!”这是陈煌多年的群众工作心得。他坚信,调解是矛盾纠纷的良药,他愿意多投入一些精力、花费一些心思,当好每一剂“良药”的药引子。

(本报记者 陈琦 通讯员 陈全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