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时隔23年,同样的火已不成灾

2017-05-18 08:25:10 来源:福建法治报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5月18日讯   23年前,国家4A级景区龙岩连城县培田古村一栋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因为扑救不及时被毁于一旦;23年后,另一栋国家级文物古建筑单位发生火灾,5分钟内火势被成功扑灭。前后对比,是谁发挥了大作用?

日前,村民吴某发现“八四公祠”冒烟起火,立即报警。连城消防大队迅速出警的同时,调集培田微型消防站5名队员携带灭火器先期出警,微型消防站队员不到2分钟就赶到现场。当时正处于火灾初期,火势不是很大,但“八四公祠”为木质结构建筑,属于易燃可燃品,一旦火势蔓延扩大,必定会“火烧连营”,引燃周边的文物古建筑,后果不堪设想。

当时,微型消防队现场指挥员果断命令队员推着1具推车式灭火器及8具手提式灭火器对着明火进行喷射扑救,不到5分钟明火就被扑灭,有效保护文物古建筑完好。

“发生火灾原因是村民们香烛使用不慎,幸亏村内有个微型消防站,真是‘及时雨’。” 现场目击村民称赞说,正是微型消防站的存在,才让这些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宝贵财产更加安全。

“1994年,有一栋文物古建筑‘都阃府’发生火灾时,只能靠古街上的水源来救火,加上房子是木质结构,水源不够,我们只好看着它烧,很心痛,也没办法。”微型消防站站长吴载安讲起23年前的那场火灾,村里有年头的牌匾和楹联都在里面,是村里的“聚宝盆”,要是能保留到现在,对于发展村里的旅游事业和文化研究具有非常高的价值,真的是损失惨重。作为土生土长的培田人,他从中深刻认识到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对于古村落的意义。

时隔23年,正是他带领的这支“微型消防力量”,在这次“八四公祠”灭火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避免了古建筑被焚毁的悲剧再次发生。

培田古村,被誉为“福建省民居第一村”。因为培田的祖先给这个面积仅13.4平方公里、住户300多家,村民仅1000多人的小小村落留下一笔巨大的遗产:培田村保存着30幢大宅、21座祠堂、6处书院、1条千米古街、2座跨街牌坊、4处庵庙道观,总面积达到7万平方米。

近年来,连城县消防大队定期组织培田微信消防站等35个微型消防站队员接受规范培训。培训中,消防参谋根据文物古建筑及农村火灾特点,结合乡镇典型案例分析;中队业务骨干围绕消防装备的特点进行讲解和示范,“面对面”为专职消防队员讲解了消防车及灭火器材的操作使用方法,做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充分发挥其战斗力。

“这位游客,我们这里禁止吸烟,您的行为将会造成火灾隐患!”今年“五一”假期,培田村迎来了15000多人的游客,微型消防站的队员早早分散到各处,做好巡逻和维持秩序工作。队员发现一游客不顾“禁止吸烟”警示,把烟蒂随意扔到一处建筑垃圾处,因为古宅正好是修缮工作尾声,木屑和木块还未来得及清理,极易造成火灾隐患,队员当即上前处置并教育该游客。

“消防宣传越来越频繁,为的是火灾越来越远离。”吴载安向记者介绍起村里的新风气。村里使用木材烧火做饭的越来越少,电气线路安装越来越规范,村民消防意识越来越高。尤其是去年年底,为了提前宣传2017年3月1日正式施行的《龙岩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村里在农田里划定烟花燃放区,鼓励燃放短小的鞭炮。“村里喜庆的节日氛围照样浓厚,火灾隐患却大大降低,村民也很支持,效果非常好。”吴载安欣喜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成立10年来,这支“微型消防力量”经过消防部门专业培训后,活跃在村里每个角落,巡查消除火灾隐患、深入学校店铺普及宣传消防知识,成为了古村名副其实的安全“守护神”。先后为本村、毗邻乡村扑救店铺、民房、垃圾堆等火灾8起,协助扑救3起,挽救人民财产损失10余万元。

(本报记者 陈章群 通讯员 吴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