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泉州法院全国首创“网格化+司法送达”工作新机制

2017-06-17 08:54:03 来源:福建法治报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6月17日讯  送达难是束缚法院工作提质增效的“老大难”问题,不仅严重制约司法效率,更有损司法权威。如何打破这一瓶颈?

司法痛点在哪里,创新突破点就在哪里。去年5 月,泉州法院运用跨域的思维和法院一体化的理念,正式启动“统一送达全域通服务平台”,基本形成送达机构和送达队伍专业化、送达流程管理信息化、法院送达协作网格化、基层协助送达力量多元化的新型送达机制,探索出破解送达难尤其是异地送达难的新路径,打开了送达工作的新局面。

今年初,泉州法院巧借泉州市大力构建“一纵三横”E 治理体系、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创新的东风,积极争取政法委、综治委支持,把“统一送达全域通服务平台”升级为“网格化统一送达平台”,全面建立将法院司法送达工作纳入全市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将基层组织和网格员协助法院司法送达纳入年度综治考评内容的“网格化+司法送达”模式并全市推开,大大提升了司法效率。

社区网格员

助推司法送达

“好心帮朋友担保,没想到摊上这事,害怕被抓也不敢接法院的电话,还东躲西藏,你这一说我就放心了,我一定按时去开庭。”近日,当德化县龙浔镇某社区网格员陈某来到当事人叶某家耐心做工作,并讲解了相关法律常识后,因帮朋友担保惹上官司的叶某配合地在送达回执上签了字,案件得以如期开庭审理。这得益于社区网格员的积极协助配合。

众所周知,做好送达工作,查房找人是关键,也是一大瓶颈。在“统一送达全域通服务平台”持续推进过程中,泉州法院引入名册登记管理制度,全市法院32 个送达机构及送达人员以乡镇、街道、工业园区为单元分片区负责、实行名册登记和公示制度,责任到位。在此基础上,针对送达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房难找、门难开、人难寻、人难认”等突出问题,泉州法院充分发挥泉州市综治网格化工作起步早、发展快,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网格化队伍资源、信息平台和管理机制这一优势,得到泉州市委政法委、市综治委的支持,将遍布村居社区的基层网格力量纳入送达体系,登记造册、分片划区,实现常态化协助配合。

如今,泉州市每个村居社区,至少配备1 名人地两熟的司法送达网格员。泉州法院每名送达人员都有一份网格员的联系名单,一有需要,即可与网格员沟通联系,网格员充分发挥其触及面广、人缘好、熟悉当地乡土人情的优势,积极带路找人、见证送达,并协助做当事人思想工作,提高了直接送达率。

“人地两熟的‘社区网格员’,成为我们法院深入村居社区的‘眼睛’和‘触角’,对突破‘查房找人’的送达瓶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泉州中院法官王经艺对此深有感触。

大数据网络

织就天罗地网

社区网格员的协助突破了“查房找人”的送达瓶颈,但恶规避送达严重、异地送达难等现象仍亟待解决。

“向被告送达的司法快递退卷率高达70%以上,每年我院支出的快递费用达80 万左右,但成效非常低,一方面是快递人员不具有留置送达的权力,当事人说拒收就拒收,另外快递人员参差不齐也是重要因素,司法快递在向被告方送达作用非常有限。”石狮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少雄介绍说,而委托外地法院送达也常常出现被拒收,或是“石沉大海”的现象,回复率和成功率非常低。

面对这样的情况,泉州法院首创跨法院服务的送达信息系统,送达事务从登记、发出、办理到结果反馈全程网上办理,当事人送达记录、送达地址全市法院共享管理,超期送达、异常送达行为实时监控,实现对本地送达的信息化服务与管理,实现对异地送达的本地化改造,让异地委托送达难成为历史。该送达信息系统还对接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以国土部“天地图”为基础,以公安部门公民身份信息为标识,以楼宇为单位,汇集辖区内常住居民与流动人口的姓名、住所、照片、联系方式以及家庭成员信息等详细情况,送达人员在法院办公室就能够准确查询、核对受送达人的身份信息、住户信息,清楚定位受送达人员的航拍住址、三维图像,人员无遗漏、地址无死角,形成约束规避送达者的“天罗地网”。

与此同时,泉州法院紧紧抓住“首次送达”这一“牛鼻子”,构建“一次送达、次次送达”“首次送达、后续畅通”的约束机制,从源头上、制度上给恶意规避后续送达的当事人戴上“紧箍咒”。

目前,泉州市各个网格单元内的基层网格力量通过带路认人、微信发送地址、社会综治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楼宇房屋“天地图”、出具下落不明证明等形式积极协助法院送达工作的“地网军团”已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