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金牌调解员庄春松

2017-07-26 09:56:13 来源:福建法治报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7月26日讯  一本泛黄的笔记本、一个茶杯、一副老花镜……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带上工作必备的“老三样”,62岁的老庄也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样的工作状态,他已经整整坚持了6年。

庄春松是福清市司法局江阴司法所一名专职调解员,人不老,但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老庄”。在当地,“有事找老庄”已成为群众口口相传的一句话。

在群众心里,老庄就是个“法律通”,也是老百姓的“知心人”。从婆媳矛盾、邻里纠纷,到劳资纠纷、工伤事故,甚至拆迁纠纷,只要有事找老庄准没错。

6年来,他调解成功的各类纠纷不下300件。2013年-2015年度,他也曾获得“福建省优秀人民调解员”等多项荣誉称号。老庄也用自己默默的付出,为社会的安定稳定出一份力。

“草根”出身的金牌调解员

做专职调解员,法律基础肯定是少不了。可谁会想到,6年前,老庄踏入这个行业时,自己竟是一纸空白。

老庄告诉记者,他38岁那年,曾担任过江阴盐场厂长兼书记,在这个职位上,他干了整整17年。后来由于盐场改制,老庄和他的900多名员工都下了岗,“那几年,自己为了员工的安置等问题,也是没白费心。”

2011年,福清全市镇(街)调委会正式聘用专职调解员。由于此前有处理纠纷的经验,闲下来后的老庄就索性去当了一名专职调解员,他也是当时镇里唯一一名专职调解员。“从厂长一下子到调解员,要说没有心理落差,肯定也不可能。”老庄说,但是他觉得,只要能帮包括下岗职工在内的群众做点实事,即使在调解员的岗位上,他也能“发光”,也能以另外一种形式体现自身价值。

刚做调解员那会,由于法律基础薄弱,每每处理起纠纷来,老庄都显得“力不从心”,每起纠纷对他来说,都很棘手。“既然做了,就要把他做好。”老庄下定决心。

刚开始的几年间,恶补法律知识成了老庄在工作之余,最重要的事情。哪里有培训,他都第一时间积极参加。调解中,遇到不懂的法律问题,他还会向专业法律界人士请教,“人家虽然年纪小,但懂得比我多,就是我的老师。”

老庄说,调解工作看似枯燥,但要想做好,却很难。

平时有空时,他总会在笔记本上抄抄写写,了解他的人,会知道这是老庄在充电。“打铁还需自身硬嘛!我就是草根出身的调解员!”有人劝老庄不要太较真时,老庄都会抛出这一句去回应。

记者在老庄的这本泛黄的笔记本上看到,上面清晰地记录着一些调解的实例,以及一些报纸的案例剪报。“这可是我调解的‘法宝’!”老庄说,这就是他平时记录下来的一些典型案例,除了给自己充电外,在调解时拿出这些实例,也显得更有说服力,调解的成功率自然也就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