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让群众有更多公平正义“获得感”

2017-08-11 08:04:41 来源:福建法治报

数字无声,但最有说服力。去年第十四次全省检察工作会议上的一组数据见证了五年来全省检察机关为“平安福建”“法治福建”注入的监督之力:第十三次全省检察工作会议以来,全省共批捕各类犯罪嫌疑人16万余人,起诉28万余人,查办职务犯罪5117件6761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3801件、撤案2971件、提出刑事抗诉742件,提出民事行政抗诉342件。

今年3月3日,福州市鼓楼区检察院就一起交通肇事案件首次启动诉讼式审查。“探索性开展逮捕案件‘诉讼式审查’工作,旨在推进审查逮捕诉讼化转型,提高审查逮捕法治化、现代化水平,保障辩护权落到实处,充分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这项制度的推进,有利于修复社会关系,有利于检察机关树立现代法治理念,提升司法公信力,切实维护公平正义。” 鼓楼区检察院检察长江伟介绍。

提升公信力,全省检察机关建立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检察工作机制,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通过观摩旁听、工作评议、调研视察等方式,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参与检察,了解检察,监督检察。全省三级检察机关实现“两微三端”全覆盖,网上发布案件程序性信息、法律文书信息和重大案件信息量居全国前列,公平正义越来越以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方式实现。

持之以恒打造过硬队伍

队伍建设关乎事业成败、关乎工作全局,是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去年7月召开的第十四次全国检察工作会议上,省检察院检察长何泽中专门作了题为“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提升司法能力和司法水平”的经验介绍。

怎么建设过硬队伍?省检察院给出的答案是:监督“一把手”、落实两个责任、坚守三条底线、实行四项谈心谈话制度。近年来,我省检察机关抓过硬队伍建设已见成效。2013年以来,全省有774个集体和个人获省级以上表彰,22名干警在全国性业务竞赛中荣获“十佳业务标兵”和“业务专家”称号,涌现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模范检察官”刘龙清等一批先进典型。13个单位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83.5%的检察院被评为省级以上文明单位、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省检察院更是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2017年3月29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全国检察机关侦查监督业务竞赛标兵颁奖仪式上,莆田市城厢区检察院年仅30岁的侦监科副科长徐晋雄赫然在列,他以总分第一的佳绩荣获“侦查监督业务标兵”称号,是我省检察机关重建以来首位全国“状元”。

“我能快速地成长,全得益于单位这个大家庭。”徐晋雄如是说。

的确,城厢区检察院在队伍建设上持续深化“两提升五过硬”建设和“人才、人格、人文”三项教育,着力打造一支有信仰、有能力、有担当的队伍,设置了专门的人才培养计划,成立“致远”读书社,定期举办青年读书沙龙活动,让干警养成好读书、读好书、读活书的习惯;创办《城厢检苑》期刊,搭建干警交流平台,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寻求法、理、情的最佳结合点,全面提升工作能力;以“实践”导学,把岗位练赛作为提升工作成效的有效途径,增强理论学习与检察实践的结合度;积极开展老带新、点对点培养青年骨干……有了这块肥沃的土壤,徐晋雄的成长速度怎能不快?!

近五年来,全省检察机关“两提升五过硬”建设形成了一批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有力推动了队伍建设和检察工作的发展。走出了一批可复制经验走向全国的福建实践,“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生态检察模式,纳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探索保护性办案、社会化帮教、修复性救助、多元化普法“四位一体”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规律,主动服务福建自贸区建设、区域金融改革、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形成福建特色。

蓦然回首,5年来,福建检察机关“两提升五过硬”建设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丰硕成果催人奋进,经验值得珍惜。2017年,是推进深化“两提升五过硬”建设之年, 新的一年,省检察院检察长何泽中要求,全省检察机关和广大干警要乘势而上,主动作为,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提升政法工作亲和力、公信力和政法队伍“五过硬”的要求,更好地落实到检察工作中,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福建长安网记者 福建法治报记者 雷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