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喝酒

2017-08-14 08:47:38 来源:福建法治报

我本人不太爱喝酒,更谈不上有什么酒量,但身边有关于喝酒的故事甚多,发生在相熟的人身上,写下来也觉得颇有意思。

我的一个姑爷爷,绰号“大灯笼”。六十多岁的人了,一天三餐离不开酒。他早上起得很早,天还蒙蒙亮,先到灶台上摸一瓶黄酒,配一点自己家炒的黄豆,豆子刚嚼几颗,半瓶酒就下肚了,再吃一大碗干饭,精气神全来了,扛把锄头,雄赳赳下地。

老爷子酒量好,人缘也不坏。村里办大事,插秧、打谷、庙会游行都少不了他,因此喝酒的机会很多。过年过节来亲戚家吃饭,谁都知道他好酒,专门买了高度的白酒专供他喝。他喝酒相当自觉,完全不用劝,别人用啤酒敬他,他二话没有,一杯白酒仰头就干掉;他敬别人,也是一饮而尽。一般而言,高度白酒喝一喝是要配点热汤缓一缓的,否则很容易上头。有一次,喝到一半,汤不大够了,正要去再煮一锅,姑爷爷大手一挥:“不用不用!”,说着将手边的一罐啤酒咕嘟咕嘟灌倒肚子里:“这不就好了吗?”,一桌子的人都看傻了,以酒解酒,还是第一次听说。

我这位姑爷爷酒胆壮,酒量好,可也经常喝醉。他喝醉了不吐也不闹,只是圆嘟嘟的脸红得发涨,直红到耳朵根上,连花白胡子都成了橘红色,活脱脱的一个大红灯笼,绰号由此而生。日暮下,他横披着衣服摇摇晃晃地走在村里的石板路上,笑眯眯,慢悠悠,一脸满足,后面跟了一群小娃娃,拍着手跳着脚笑:“灯笼爷爷喝醉咯!灯笼爷爷喝醉咯!”。

我爸曾经总结说,喝醉酒分为四个阶段:一开始是豪言壮语,然后胡言乱语,接着自言自语,最后不言不语。这一点他深有感触,因为他自己就是这样,喝多了就爱说话,说醉话,说大话。他最常说的醉话就是要给我们娘俩买东西,第二天酒醒了,他完全把这事儿翻篇了:“我有说过吗??不会吧!我的乖乖,醉话,酒话,你怎么能信呢?”

对他出去喝酒这事儿,我基本是没有异议的,可我妈就不一样了。印象中他喝得最高的一次,就是说要给我妈买条金项链,我妈早就防着他了,立马拿我学习英语的复读机给他录下来。老妈对那条项链心仪已久。第二天,我爸酒醒了,刚要反悔,我妈将复读机一摁,铁证如山,悔之已晚!我爸还想狡辩“醉话不能当真”那一套,老妈气得直接捶桌子了:“行,那你以后不许再出去喝酒了!”,我爸这才乖乖跟我妈去了金店。

后来我经过对比才知道,像我爸这样的,喝高了说点大话什么的在酒场子里根本不是事儿,那算是很有酒品的了。我的那些狐朋狗友,俨然就是上演酒场现形记。有的喝多了爱吐,吐得排山倒海,到处都是;有的喝多了爱哭,尤其是个别五大三粗的男子汉,哭得声泪俱下,捶心捶肝的;有些人一喝高就飘,炫富,往死里炫,张嘴闭嘴我家怎么怎么的,好像他吃的都不是五谷杂粮;有些人一喝多就闹,抱着电线杠子不回家,拉都拉不走,非要以天为盖地为席;还有几个文友,热衷于好酒出文章,一言不合就吟诗作对,说什么人醉心不醉,众人皆醉我独醒,踉踉跄跄地高声诵读唐诗三百首,还引以为荣!吵得整个小区的人都伸头去看——这也就是性情中人才能干的事儿。

可见酒是一剂良方,让人一下就回到本真。

喝醉酒的故事很多,最好玩的是这位——我的老同学,兵哥哥一枚。要知道,想和他吃一顿饭是很不容易的,军人嘛,以服从为天职,哪里需要去哪里,时间根本不由人。就因为机会难得,同学们都特别热情,开足了马力敬他。我们兵哥哥也是豪爽的人,又都是老同学,所以来者不拒,见人就喝。直到大家喝得面红耳赤,热气腾腾,哎,一转身,怎么兵哥哥不见了?又过了一会儿,还是不见人影。大伙有点急了,怕他喝多了出事儿,赶紧去寻。寻至包厢的卫生间,一推门,就看见他抱着马桶醉倒在地,洗手池里水还呼呼直流呢!同学们赶紧过去叫他:醒醒,醒醒!没想到,原本醉得不省人事的他“噌”地一下就跳起来了,闭着眼睛往外赶人,嘴里含糊不清地叫着:“快走,你们快点走!洪水又来啦……危险……好大的水啊,我顶着,你们快走,走!……”

同学们愣了十秒,都哭了。这家伙刚从一线参加完抗洪抢险回来,领导特批的,路过探亲,第二天就走。大家不约而同地围过去,把他抱得很紧很紧。

这些年,我们喝了太多了场面酒、饭局酒、人情酒、不想喝却不得不喝的酒。而真正想喝的酒,要见的人,能说的话,越来越少了。有时候也会发癫,打电话给我最好的闺蜜,说真想和你醉一回。有时候我也很想怂恿我爸,让他像年轻时候似的,喝高了,靠在沙发上,豪情满怀温柔万丈地搂着我,说要给我零花钱的大话。可是我爸年纪大了,血压高,心脏也不太好,老妈不让他再碰酒了。

所以,如果还能肆无忌惮的,痛痛快快的喝一场酒,哪怕醉了,也挺好的。

(吴咏虹  作者单位:邵武市人民检察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