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麦园路52号

2017-08-21 09:16:07 来源:福建法治报

“仓山麦园路52号”,是我信件和包裹收件人里一直默认的地址。第一次来的邮差我总会在电话里详细地告诉他路线——从52号大门口进来,你会看见两棵高大的白玉兰树,从左边的阶梯上来,右转,穿过一架绿色的藤萝走廊,会看见一座红房子,再右转,看到玻璃门,就到了。

门口常常还有几只猫,或几只狗。文联和群艺馆的人总是会把他们当成自己家的小东西,用塑料饭盒装了吃剩的鱼肉来喂它们。

52号其实是一个大院儿,里面除了福州市文联还有其他一些单位,“单位”这个词好像是上个世纪的产物。这些单位里的人也仿佛活在时光之外,有一点与时相违的缓慢和悠闲,也有一点现代社会难见的温情和从容。

刚进入市文联工作的时候,我曾在这院里住过几个月,那是办公楼附近一幢闲置的小楼,一棵老榕树的枝丫几乎要从四楼的阳台上伸进房间。栖息在树上的鸟儿会在清早四五点就拼命歌唱,把我叫醒了就开始一只一只朝着不同方向飞走。我常常站在阳台上看它们从路上行人的头顶掠过,姿势优美。

周末的时候没有人来上班,停满汽车的院子就空了出来,只剩树叶被风吹得哗哗响。我有时会带着儿子到院子里玩滑板车,塑胶的滚轴磨得地板哗啦哗啦,分外响。院墙上大片的藤萝中,一朵一朵猩红色的绒球花像炸开了一样,温暖热烈。对面群艺馆也住着一个阿姨,太阳好的时候,她会把棉被搬出来搭到椅背上,用棍子使劲儿地抽打。

正门园子里两棵很多年的白玉兰树,都入秋了,花还开着,风里就都是白玉兰的香气。

我老家的院子里也曾种有一棵粗大的白玉兰树,后来树冠长得太大,被砍掉了。我怀念那种香味,一如怀念儿时的时光。

从四川的某个小乡村到海滨福州的麦园路有多少路程我不知道,大概有1000多公里吧?我梦里也未曾出现过这遥远的异乡的一条路,然而我竟在这条路上来来回回走过不下千遍。街口的小卖部都熟悉我了,买零食忘记带钱,他们会说没关系,下次记得给就好了。

五六月份是这条路最美的时候,我曾无数次在晚上骑单车或者步行在这条路上,没有了车声人声,柏油路被打扫干净了,店铺也关门了,只剩一条蜿蜒整洁的小路,沿途蓝花楹的花瓣无声地落下来,一会儿就铺满薄薄的一层,沿路都是。我从它们旁边经过,有种莫大的喜悦,想要和谁分享,又舍不得。

退回去几百年,麦园路是一片农田,种满了麦子。我不止一次地想象,在这些房子还没建成的时光里,这里金黄一片。现在也不错,沿路的蓝花楹和三角梅总是争相开放,给这条小路涂上蓝的紫的水彩,细碎的迎春花开起来也漂亮之极。

这条路上如今还保留着不少民国时期的红砖小楼,它们有的被电线和各种加盖掩住了原来的样子,只有那镶着铁花的欧式窗台还透露出往日的风情。

民国时期许多大洋彼岸的商人也漂洋过海来到这里。因为福州作为五口通商之一的城市,而麦园路所在的烟台山地区是闽江环绕的一个岛,所以这里便成为了许多洋人驻留的岛屿。顺着闽江的水路,闽北山区的茶叶、木材、笋干等山货在这里中转,换乘大型货轮运往世界各地。武夷山的红茶就是从这里被运往英国,出现在19世纪英国人每天的餐桌上。最繁盛的时候,有十几个国家都在这里派驻了领事,修建领事馆。与麦园路相隔不到百米的乐群路就是领事馆聚集区,当年的乐群楼曾经是万国俱乐部,周末的夜晚,这里灯火通明,留声机里的西洋乐从楼里飘过闽江,把他们暂时带回遥远的家的国度。

那些留着大胡子、穿着西装或蓬蓬裙的蓝眼睛高鼻梁的外国人,就在这些充满了乡村情调的小路上,和穿长衫、土布褂子的中国人擦肩而过。他们大概也没有预知到自己的生命会与这条地球仪上找也找不到的小路发生任何的交集。

而麦园路52号,于我而言也是一个岛屿,是前小半生漂泊的一个支点,一个绳结。如今,麦园路所在的烟台山历史文化街区整治与改造已经如火如荼。我想城市的发展变迁也不是怀旧情怀可以阻止的。这里逼仄的小路将变成更为平坦整齐的大道,两旁歪歪扭扭的小楼也将换上新装,高端大气上档次。看效果图上的麦园路或许再也不会让人想到麦田了,但住在这里的居民们又兴奋又不舍,他们熟悉这一切也厌倦这一切,没有洗手间的老房子,没有天然气,出行也不太方便……新生活充满了诱惑与想象,谁也抵挡不住。

(曾建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