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感谢检察官带我去投案!”

2017-11-17 08:58:26 来源:福建法治报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1月17日讯   “宁检察官,谢谢你带我去投案,不然我真不知道要躲到什么时候!”近日,三明市梅列区人民检察院控申科长宁兆闽再次接到陈某的电话。听着电话里陈某充满生气的声音,宁兆闽不由得松了口气。

和陈某的相识,要从今年5月份说起。“请问是梅列检察院吗?我想自首,你们能不能帮我?”2017年5月18日,梅列检察院控申科长宁兆闽接到了陈某的电话。面对一个通缉在逃人员的信任,宁兆闽对陈某说道:“在外逃亡你一定吃了不少苦,你决定回来自首一定会得到法律的宽大处理……”

也许是宁兆闽的话触及了陈某东躲西藏的酸楚经历,电话中陈某答应下午五点来到检察院,然后由检察官陪着她到公安机关去投案自首。

五点,陈某如约来到了检察院检察服务大厅。从见到检察官宁兆闽的那一刻起,31岁的陈某就不停地揉搓着双手。陈某的话并不多,但通红的眼眶里不住地流出眼泪。

与陈某的谈话中,检察官了解到,2015年下半年开始,陈某在三明市区摆地摊,靠卖袜子,童鞋、打火机、皮带,拖鞋等为生。地摊的生意并不好做,好的时候一天能赚一百多,生意不好的时候就赚几块钱。

2016年初,陈某的父亲被诊断出患有尿毒症,巨额的医疗费让陈某犯了难。偶然中,陈某听隔壁同样摆地摊的小姐妹说起,可以帮人送东西赚钱,送一趟有几十块钱的“好处费”。陈某觉得这是个能来钱的“路子”,就向对方打听怎么送。“小姐妹”告诉陈某,东西会放在一个地方,上面有联系电话,打电话联系,对方就会来摊位上拿。

陈某并不清楚要送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但急需赚钱她就答应了帮人送东西。第一单生意出乎意料地顺利。2015年9月的一天,在预先支付了150元给送“东西”过来的人之后,陈某得到了神秘的指令:“东西放在垃圾箱后面,一个袋子,你去拿。”

随后,陈某拿到一个黑色的塑料袋子,里面有个纸条,写着电话号码。陈某拨打了电话,不一会儿一名女子过来地摊,找陈某拿走了袋子里的东西,并付给陈某370块。 一下子就赚了120元,陈某激动不已,之后就经常从事替人送东西的活儿,一共赚了3000多元。

2016年上半年的一天,陈某拿到一个袋子后,因为包装散了,她才发现自己要送的东西是身份证。陈某心里咯噔了一下,可又想着不是自己做的假证,自己只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转手一下,应该没什么问题。

但从那以后,她就不敢再替人送“东西”了。2016年8月份左右,陈某接到老家亲戚打来的电话,说民警上门调查,自己因制作假身份证被公安机关通缉了。听到这个消息后,陈某害怕得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就先躲到了外地的亲戚家。

每天睡不着,饭也吃不下,走投无路之际,陈某看到了梅列区人民检察院检察服务大厅的电话,她终于鼓起了勇气给检察院打来电话。听了陈某的叙述后,宁兆闽帮她联系了三明市公安局梅列分局刑警大队,并带她去公安机关自首。

宁兆闽鼓励陈某:“跟我们检察院联系,你已经迈开了勇敢的一步,我们会陪着你向警方自首,相信警方也会看到你的诚意和行动!”检察官还进一步宽慰陈某焦灼的心情。投案后的陈某如实交代了犯罪事实,并被认定有自首行为。“感谢你带我去投案,不然我真不知道要躲到什么时候!”近日陈某再次打来电话向检察官表示了感谢。

(本报记者 黄丽青 通讯员 彭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