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以特色戒治挽救折翼的青春

2017-12-05 10:11:36 来源:福建法治报

省未戒所积极探索未成年戒毒人员戒治转型升级之路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2月5日讯   近年来,省未成年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省未戒所”)立足“361”戒毒模式,以“六疗法”为基石,紧密依托依法治所、科学戒治、创新发展的总体框架,在戒毒执法上努力实践省司法厅厅长陈勇强调的“科学化、专业化、社会化、规范化”发展方向,探索出了一条契合未成年戒毒人员身心发展特性、初具检验效果的戒治转型升级之路。

加速康复科学化

探索三维合体戒治

筑牢一维,论证“食疗”科学体系。省未戒所选派民警参加国家公共营养师、健康管理师培训,掌握食疗管理知识。与福建省营养学会、协医堂共同研探未成年“食疗”戒治,到协作医院跟班学习营养调配经验,研究未戒人员肠道菌群、皮褶厚度指标,采集评估营养状况数据,科学调配伙食,加强“食疗”对未戒人员摆脱毒品依赖和身心康复的辅助作用,寻求实操与实效双突破。科学分析未戒人员生长发育特点、群体营养需求和体质共性特征,供应动植物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利用食物营养干预,促使未戒学员强壮体魄、恢复机体功能。研究建立中医“食疗”科学验证体系。根据四季气候,及时编制食谱,采购《中西医结合营养治疗计算专家系统》,实现科学管理未戒人员个性化膳食结构,为“食疗”方案顶层设计穿针搭桥。

推进二维,壮大“心疗”干预成效。省未戒所致力于通过心理咨询解决未戒人员遭遇的心理脱毒难题,组建民警心理咨询师团队,实操获取未戒人员心理基本信息和SCL90测量结果等13项档案,建立“一人一档一策”,开展焦虑、抑郁、生活方式等量表测试。长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日”活动,综合运用健康教育、个案咨询、团体辅导、“心灵解码”、危机干预等措施进行系统矫治,促使未戒人员掌握心理调节方法,恢复心理功能。针对未戒人员心理缺陷、性格脆弱、意志品质差的特征,加强外联,与省级心理师团队、警察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合作心理矫治项目,借助课题调查、主题沙龙、典型分析、教学研发等形式,开展“压力管理”“情绪调节”“人际交流”“自我评价与心理成长”教育,提高未戒人员心理健康水平。

开展帮教活动

拓展三维,规划“体疗”考评机制。省未戒所健全未戒人员健康档案,组织广播体操、手语操和太极拳学习汇演,坚持科学开展行为规范养成训练,促使未戒人员形成自我约束的生活方式,奠定体能康复基础。创新未戒人员康复考核机制,引进专业康复力量与科研团队,确保训练实效。由福州市则徐中学派驻专业体育老师,指导、保障日常体能康复训练。与福建省体育科学研究院合作,在省科技厅立项《对未戒人员体质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研究》项目,测试未戒人员体质、评估健康风险,形成个性化“体疗”方案。制定独立的“体疗”考评指标,切入康复训练和意志考核,增强未戒人员自我规划、自我管理的能力。

点亮管理规范化

营造多元戒治情境

注入关爱感召,建设温情家园。省未戒所结合“场所开放日”,邀请未戒人员家属来所搭建教育平台,增强未戒人员感恩意识。采用亲情电话、亲情会见、亲情聚餐、亲子互动手段,以家庭温暖、亲情召唤来激发未戒人员从“接受戒治”向“我要戒治”转变。去年邀请戒毒人员家属帮教200多人/12场次,主动在情感归属、人生价值导向、扶困助弱等重要环节用“五个肯定”表达场所特别关爱:每逢未戒人员18周岁,肯定集体举办成人礼仪式;每逢传统佳节,肯定派发“节日”红包;每逢国际禁毒日、世界艾滋病日,肯定开展专题教育;每逢未戒人员生日,肯定送上生日蛋糕;每逢戒治期满,肯定预先出所对接。

引入社会联动,共搭帮扶舞台。省未戒所积极“请进来”, 面向社会开放,与民主党派、公益团体开展共建合作,邀请农工党福建省委会、福建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省关工委、省司法厅关工委、福建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宣传场所戒治之法,赢取各界支持。长期举办寓教于乐的大型帮教活动及戒毒宣传演出,包括“迎新年”省关工委联合关爱团帮教、三八节女民警爱心帮教、“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送爱心活动、国际禁毒日文艺汇演等,受到众多媒体持续跟踪报道,增强了戒治工作社会综合效应。

融入艺术媒介,重塑育人氛围。省未戒所营造“三角梅”文化氛围,使未戒人员得到润物无声的感化和重塑。拓展“新萌报”“戒毒誓言墙”“亲情爱心墙”“戒毒许愿树”等介质,增强戒除毒瘾和重塑自我的信心。开设音乐、美术、文学、书法、街舞等专业辅导课,培养文艺情趣爱好,营造文化育人的戒治氛围。延伸“中华魂”活动效应,通过主题征文、读书演讲、知识竞赛、手工作品评选、书法绘画比赛、写心得体会、KTV自由赛等文化载体,激发未戒人员共鸣,自觉提升个人文艺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