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那些年,陪伴他们一起走过的110

2018-01-11 09:01:55 来源:福建法治报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月11日讯   从90年代一本本厚厚的警情记录本到如今操作简便的指挥情报中心系统,从一字一句用笔记录警情到如今快速输入警情指挥出警的无纸化操作,从报警电话打到民警宿舍到如今的短信微信等多样化的报警方式……多年来,110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不断跨越升级。在全国第32个“110宣传日”到来之际,本报采访了几位民警,他们分别以“70后”、“80后”、“90后”的视角,讲述对“110”的别样情感。

“漳州110”的记忆关键词:情怀

“铃铃铃?”清脆的铃声仿佛是从1995年的夏天传来,现任“漳州110”三中队副队长的赖志坤回忆起当年的情形,依旧记忆犹新。那年,他刚刚进入“漳州110”。

漳州110民警赖志坤正在进行人车核查

“当时,我们就一部固定接警电话,每天四个人轮班接警。”赖志坤怀念当时的岁月,他还记得接警电话旁边那本警情记录本。在那本厚厚的警情记录本里,接警民警一字一字地记录下了每一通报警电话的信息。据其介绍,当时的“漳州110”只有四个中队,一个负责接处警,两个负责市区巡逻,一个负责城乡结合部巡逻。“那会就是24小时里,接警电话一响大家就有心理准备。到了晚上,接警员就把电话打进宿舍,值班民警就要立即出动。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出警二、三十起。”那段时间里,他接电话的第一句话就是“您好,漳州110”,他笑称:这都成了条件反射。

“现在不一样了,警车多且好,装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整体的条件比以前好多了。”1998年进入“漳州110”的民警林志锋同样经历了110的繁荣发展到勤务改革焕发新生命的不同阶段。他告诉记者,随着110勤务改革的推进,漳州市区全天24小时都有110民警在路面巡逻执勤。在执法执勤中,每位负责巡逻、接处警的民警,可以通过个人移动警务终端实时与漳州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保持联络,一旦发生警情,能及时反馈情报信息,准确收发指令命令,实现快速精确调度;而指挥中心通过单警定位装备、接处警一体化车载终端等数字化装备,可以实时定位每部巡逻警车和警员位置,动态掌握警力分布、监控处警现场。如今,漳州110处警更快了、联动更多了、服务更近了。

林志锋还用他1月9日巡逻时报警群众的话告诉记者,“报警群众告诉我,还是打110更快。听了这句话心里暖暖的。”

(本报记者 洪凌霄)

70后民警的关键词:信赖

1998年,宁德市110报警平台成立。作为全市第一批110接警员,周明珠(现任宁德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副主任科员)已伴随宁德110走过了整整20年。对于她来说,从警20年最大的收获便是群众的一句评价——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110。因为这不仅代表着群众对110工作的肯定,更代表着他们对110的信赖。

周明珠(现任宁德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副主任科员)

“这个信赖就体现无论在何时何地,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当遇到危急情况时,群众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我们‘110’。”周明珠告诉记者。去年3月19日,她曾接到一男子报警,称在南际有一民房着火。紧急调度周边消防、公安警力前往处置后,她例行安抚群众情绪,才知道报警男子是一名古稀老人。“这在我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在不谙手机操作,可向家人、邻居求助的前提下,老人的第一反应却仍是向110求助。这正说明了我们宁德110作为一种安全品牌,越来越被群众所了解,越来越深入人心。”

据周明珠介绍,2017年来,宁德公安共接处有效警情13.8万余起,其中求助类警情1.9万余起,占总报警数的14%,紧急求助警情1000余起。这组庞大的数字不仅体现了公安110作为群众保护神所展现出的实力,更展现了这20年来,群众对110的更熟知、更依赖与更高的期望值。

(本报记者 龚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