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情归古街

2018-03-22 10:00:05 来源:福建法治报

循着檀香和茶香的味,轻轻地叩开九峰古镇的大门,仿佛远远就能听到茶山和庙宇的对话,像是在诉说着他们的悠然与神秘。一个个驳岸、一条条小巷、一级级石阶,留下多少商贾的足迹;一排排木屋、一幅幅牌匾、一段段故事,诉说多少传奇的商道。倘若人有前生,我大概是生在这巷子里的吧,否则怎会有这般真挚的好感!

山峰之蜿蜒,宛如天马驰骋,群山环抱下的九峰显得格外大气与温婉。关于它的历史,我们更多的是从文书记载里考究而知,“九峰镇”古为扬州之域,周为七闽之地。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王守仁划南靖县新安、清宁二里建立新县,定名为平和,县治所设在河头大洋陂,更名发峰。此后,九峰长期是平和县县城所在地,1949年县城东迁小溪镇后,九峰作为“文化古镇”和“闽粤边贸重镇”的地位一直没有改变。关于古街呢?沿着岸边向西,在西街的尽头有一道岔路口,一头通往广东饶平、大埔,一头通往诏安,是两省重要的必经之路。1947年以前,这里有茶叶铺、糕饼铺、药铺、典当铺,还有专办各种洋烟、钟表、绸缎等,客商云集,好不热闹!

漫步于青石铺就的老街,在弯弯的石梯小巷穿行,长达1000米古香古色的沿街商铺,保护及传承最好的仅有100多米,其他是后人加以改造和加固的。门楣上依然可见的“瑞芳”以及“本号专办东西杂货(繁体字)”等字号。方方小小的的铺面,白天朝下一拉,就能摆放各种商品,晚上打烊一拉,就能和四周的墙壁严密合缝了。很难想象当年商贩们就是靠着这小小的铺面做着跨越两省的生意,还带动着文化的交流。时间可能会淡化他们的足迹,但依然难掩昔日之繁华。

商埠沉淀的文化,熏陶着九峰人,孕育聪慧精明的古镇人。老杨是个地道的九峰人,在他的童年记忆里,九峰古街是他和妈妈最美好的一段时光,赶集的日子总是缠着妈妈,当妈妈的小尾巴。每次到“县城”总喜欢拐到巷子里面一间不起眼的小店,坐下来点两小碗清汤面条,老板总会给他们多加一小勺肉沫,那时候把他和妹妹开心坏了……“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老杨感慨着,偶尔再回到老县城,路已一条一条延伸着,店也一家一家兴旺着。他每次都不会忘记去新开的面馆试吃,面还是一样地道,肉也不止有肉沫了,但汤却不是记忆中那个汤了。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已不可追也!

曾经在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江南小镇》中读到:“堂皇转眼凋零,喧腾是短命的别名。想来想去,没有江南小镇更足以成为一种淡泊而安定的生活表征的了。”余秋雨的文字让我们憧憬着,有一天,能让更多飘荡在都市喧嚣间的惆怅乡愁者,收伏在无数清雅的镇邑间,而一座座小镇、一条条古道又重新在文化意义上走向充实。感受到发现九峰古街也有类似江南古街的风格。九峰古街虽不比西塘、南浔、乌镇等江南古镇喧腾贵气,但却在喧嚣中守候着它的沧桑,静谧中流淌着它的韵味。

长灯把黑夜点亮,桨撸把寂静摇欢。听夜色掩护下的骑楼,闽南曲调回音缭绕;看暮色里摇晃的船身,灯火映照微光起伏;石板桥上偶尔往来行人,驻足叹息,心有守候,但故人已远……

(林小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