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一份无言的信任

2018-05-04 08:42:11 来源:福建法治报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5月4日讯  “检察官,是我,法院给我儿子发了《执行财产刑》告知书,怎么办,我们真的没钱,我儿子会再被抓进去吗?”近日,泉州市泉港区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局的吴嘉璇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在电话中急切地问道。

听到声音,小吴一下子就知道打电话来的是该院执检局2016年办理的一起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当事人朱某的母亲。

“阿姨,别急,您慢慢说。”小吴赶紧回答。

“检察官,我知道这事不是你们的职责,但是每当发生与我儿子案件有关的事,我就会想到你们。只有找你们问过了,我的心才能安下来。”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隐隐的哽咽。

因为信任,所以笃定。究竟是什么让检察官成了阿姨的定心丸?

事情追溯到2016年。当年1月,泉港的朱某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泉州市公安局泉港分局刑事拘留,后经泉港区人民检察院批准,同年2月由泉州市公安局泉港分局执行逮捕。同年3月,泉港区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局依照朱某申请对其进行了羁押必要性审查。

审查中,承办检察官发现虽然朱某作案时未满16周岁,但归案后其对案件事实的供述出现反复,未能如实坦白。且在案件审查过程中,虽然经过检察官多次的主持调解,双方最终还是没有达成和解。朱某没有对被害人进行赔偿,未获得被害人谅解。故刑事执行检察局认为,本案不符合变更强制措施要求,未向办案机关发出变更强制措施建议,朱某继续被羁押。

羁押必要性审查结束了,执检局的检察官与这个家庭的交集,本来到此就终结了。但是,在办案过程中,检察官了解到朱某的父母都是残疾人,全家靠着低保生活,唯一的儿子此时出了这样的事情对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朱某母亲每次一瘸一拐踱着步来办公室的样子让检察官们很心疼,也让他们开始牵挂着这个家庭。

2016年底,朱某因犯故意伤害罪被泉港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八个月。拿到判决书的那天,朱某母亲很早就等在刑事执行检察局的门口,她急切地想让检察官跟她说说,“这样的判决合理吗?需要上诉吗?他儿子什么时候能出来?会在哪里服刑?”

经过检察官一个多小时耐心的释法说理,朱某母亲那颗因为判决书而慌乱的心,终于安定了下来,平静地接受了结果。

“检察官能帮我问问我儿子这么久了为啥还没送少管所”“我儿子在里面会不会被欺负”……此后,朱某母亲已经不记得自己给刑事执行局打了多少电话。每当她有疑问、心慌乱的时候,电话里检察官熟悉的声音、耐心细致的解答,都会让她安心。

近日,因收到法院的《执行财产刑》告知书,不知所措的她再次打通了刑事执行检察局的电话,于是有了开头的一幕。

“履行法院判定的财产刑是您儿子的义务,但是法院会了解家庭的财产状况包括银行账户、房车信息等等,一旦你们以后有偿还能力,可以逐步履行财产刑义务。”当天,得到检察官的明确回答后,朱某母亲这才放下心来。

在这个案件中,检察官做的事也许微不足道,但是一点一滴的帮助对于朱某的母亲来说,却是最大的安全感来源。而这份无言的信任,正是泉港检察院司法为民暖人心的最好诠释。

(本报记者 林扬阳 通讯员 吴嘉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