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永定法院岐岭法庭的司法服务经

2018-05-21 08:27:11 来源:福建法治报

明察善断的“公家人”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5月21日讯  来龙岩游玩的人,必去客家土楼。它的魅力在于客家人艰苦奋斗凝聚成的建筑奇葩,更在于受祖训家规的熏陶,客家人的和善友爱、宽容礼让、诚实守信,让土楼成为“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

为了让景区居民、广大游客享受到优质及时的法律服务,永定法院岐岭法庭依托地处土楼旅游景区优越地理位置,为和谐景区、无讼乡村创建提供司法护航,成为广大群众和游客信得过、听得进的“公家人”。 2017年以来,岐岭法庭共审结各类案件344件,一审服判息诉率95.1%,其中调解107件,撤诉102件,调撤率达60.75%。

祖训+国法

刚与柔琴瑟和鸣

随着永定土楼申遗成功,来此观光旅游形成一股热潮,原本老旧的土楼成了“香饽饽”,不少纠纷也时有发生。近日,在采访中,永定湖坑镇洪坑村村支部书记林建宏就向记者介绍了一起在当地影响很广的兄弟间的纠纷。

“没问过我,就把属于我的房间撬开了。”去年10月,村民林某辉和弟弟林某通吵了起来,因为林某通见来土楼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想把老房屋进行装修后从事旅社经营活动。“早在1993年,我就有老房子占用的部分土地使用权证,理应享有地上的房产所有权。”林某辉对弟弟的做法十分气愤。

兄弟俩的矛盾闹到了岐岭法庭。经办法官范志敏调查发现,“中柱楼”始建于清朝年间,传到兄弟俩的父亲林某秀手中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他们家共有兄弟4人,林某辉和林某通都在该楼居住几十年后才搬走另外新建房屋居住。

“林氏家训有云:为吾子孙,奉亲孝事长悌。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必太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重法人伦。”范志敏详细了解了案件的经过后,从双方是祭拜同一个祖先,又是同胞兄弟,同在土楼长大,从小受客家祖训家规教育等情与法来进行调解。最终,兄弟俩达成一致调解协议,有争议的直落三间房间归林某辉使用,并在房屋可以办理房屋产权证书时,该三间房产归林某辉所有,林某辉放弃其他诉讼请求,兄弟俩握手言和。

自客家家训登上中纪委网站后,祖训家规的社会影响力日益凸显。岐岭法庭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倡导将客家祖训家规运用到执法办案,创新“家训调解法”,运用客家祖训进行释法说理、亲情感化,并率先在龙岩市法院系统将客家家训写入裁判文书,切实达到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

驻点+巡回

好与快相得益彰

“太感谢了,没有法官的及时调解,我哥哥这次恐怕要吃官司。”日前,岐岭法庭法官通过驻点办案帮助旅客李某荣成功化解了一起旅游纠纷。事后,李某荣一个劲地道谢。

原来,到土楼旅游的李某荣与景区居民发生了口角,李某荣的哥哥见妹妹“被欺负”,就出手打了对方,由此引发纠纷。李某荣赶紧向岐岭法庭旅游巡回法庭的驻点法官求助。驻点法官得知情况后及时赶到现场,在土楼前就地调解纠纷,最终使矛盾纠纷得以在诉前化解,李某荣提着的心也因此放下。

随着旅游经济日渐红火,永定土楼景区居民之间的小矛盾、导游与游客之间纠纷及游客之间的权益纠纷等各类矛盾也日益增多。岐岭法庭立足审判工作,秉持“法官多服务、群众少跑腿”理念,主动作为,积极延伸司法服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134”服务工作机制,即在土楼景区设立一个旅游巡回法庭作为延伸办案、服务点,通过建立定期派驻法官驻点办案、定点接受法律咨询、定时深入景区联络走访的“三定”工作机制,落实就地立案、就地调解、就地审理、就地结案的“四就”原则,切实打通服务景区居民、游客的“最后一公路”。

此外,岐岭法庭还经常组织法官深入土楼景区开展“套餐普法”活动,2017年以来,共开展景区法治宣传活动13场次,发放宣传材料200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