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三明白沙派出所的“永恒不变”

2018-05-25 08:22:23 来源:福建法治报

一代代所领导率先垂范抓养成

记者在采访刘雪冬的过程中,不断被她一个接一个响起的工作电话打断,后来迫于一件紧急的事情,采访不得不先中断。赶着要去处理事务的刘雪冬在和记者约定了下次采访的时间后,起身离开座位。记者以为她应该会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会议室。没想到,她收敛着焦急,将记者们坐过的一张张椅子全部归位后,才匆忙离去。

事后,面对记者的不解。她笑笑说:“在白沙派出所,这样的处理是一种养成的习惯。”

习惯决定命运。注重习惯的养成是白沙所一直不变的传统。在这些一点一滴的细节上,所领导总是率先垂范,用躬亲的样式叫响“向我看齐”的口号。

2018年5月14日傍晚的三明有些闷热,不少居民出来户外纳凉,突然天边出现了一道长龙闪电,“哗”地一声,大雨就像塌了天似的铺天盖地从天空中倾泻下来,整个城市瞬间包裹在一张雨水织成的网中。在沙溪河边采访的记者连忙往所里赶。

刚走进勤务中心,只见一位戴着斗笠的老太太站在一旁,对着一位背对着大门,正在做笔录的民警念叨:“没有你们,我早死了;没有你们,我早死了。”记者走近一看,这位身上被雨水打湿的民警是白沙派出所副所长张福根。这位老太太在雨中迷了路,张福根刚把她接到所里,并联系了家人前来接她。

“所领导还要做笔录?”听到记者小声的嘟囔,张福根转过声指了指头上的显示屏,上面滚动着“带班领导:张福根 值班民警:黄俊芳 罗若奖 林建裕”。“在白沙所,所长、教导员和一线民警一样,都要参与值班和出警。”张福根补充说。

邱智强至今仍记得,1999年单位刚搬进新大楼时,大伙一起做卫生。期间,他嫌拖把脏,不想用手碰,便把它放在水龙头底下冲。当时的所长郭毅强走过来,用手拎起拖把,不停地搓揉后拧干,然后递给了邱智强。邱智强说,所长虽然没说一句话,但从那以后,再脏的活他都不再嫌弃,再难的活他都要想着怎么做得更好。

东挽沙溪河,西抚鹰厦铁路的三明四中,十几年前,因校外人员流动性大导致校风不佳。作为当时的辖区民警,邱智强第一时间加强保卫执勤,并协调相关部门在校园周围建起了300米的防护带。

至此,一个民警的工作应该算是完成了。但是,所长拧拖把的身影始终在他的脑海里盘旋。除了防控,怎样才能把校风真正的扭转?经过细致思索,与校方多次探讨,邱智强建立了“三色管理法”。他把学生分为“红黄蓝”三种颜色:品学兼优的“红”学生,在同学中有一定影响力和号召力,邱智强通过他们带动周围同学一起学法、守法;平常调皮捣蛋甚至违法的“黄”同学,虽然本质不坏,但是守法意识较薄弱,邱智强通过加强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学习,避免一错再错;之前受到不法侵害的“蓝”学生,邱智强则暗中关注,帮助他们学会自我保护。

2018年5月15日,记者来到三明四中,在这里工作了35年的三明四中党委书记谢强感慨道:“大树底下好乘凉!他们不仅有求必应,甚至是不求都应!”

一代又一代的白沙派出所民警有着迥然不同的个性和工作方式,但他们都坚守着一套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增色彩的基本理想和原则,在这个日新月异发展的巨变年代,他们将工作战略立足在不变的事物上,在瞬息万变的机会窗口前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

但,最大的不变是应时而变。

(本报记者 赵忻 吴国锦 吴怡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