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用热忱赢得群众认可

2018-08-13 11:28:31 来源:福建法治报

漳州市公安局芗城分局巷口派出所社区民警邹金堂的“寻常事”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8月13日讯   “是男人,就不要说这么多。把问题解决喽,才是你现在最重要的事。”日前,漳州市公安局芗城分局巷口派出所社区民警邹金堂遇到社区帮扶重点人员老卢时说。

老卢是巷口派出所的一块心病。2013年,老卢刑满释放回到家乡漳州。服刑17年的他,发现这个家乡与他的认知相去甚远,一切都显得那么陌生。而原来的家庭也因为他的过去与他产生了隔阂。与社会脱节多年、家庭的漠视让老卢无比苦闷,刚刚回到家乡的他,居无定所,渐渐地让他产生了极端的想法。每每心情苦闷之时,他就到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吵闹,久而久之,他就成了社区的隐患,也让大家头疼不已。改变,从2015年邹金堂调到巷口派出所开始。

邹金堂1996年由部队转业入警,在芗城分局刑侦大队担任侦查员。十几年的刑警队生涯,将干练、严谨和细致刻入他的骨子里。2015年8月,邹金堂调到巷口派出所任社区民警。面对的角色的转变,他有清楚的认识:“工作岗位换了,但是工作性质不变,我依旧是公安民警,依旧是要为人民服务。”

邹金堂负责的片区,正好是老卢所在片区。有一次,老卢再次来到派出所吵闹时,邹金堂在接触的同时,对他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

“我发现他是在寻求帮助,只是苦寻无门而已。”当天,邹金堂用部队和刑警生涯养成的威严将老卢镇住,“你如果想寻求帮助,我可以帮你,但是你用这样的方法,只能越走越歪。”老卢听了这些话,一时语塞。原来,老卢这些年来,不断地更换住所,自己的儿女也不关心自己的生活。他目前借住在朋友家里,但他很清楚这并非长久之计。

了解情况后,邹金堂要来了老卢子女的电话,并带着老卢到食堂请他吃饭,这让老卢感受到了不同以往的尊重。

接下来的日子里,老卢只要有困难,邹金堂都会主动帮他解决,“堂堂七尺男儿,开口寻求帮助没那么容易,只好我主动了。”邹金堂三天两头给老卢打电话,并且经常去他的住处家访,时常告诫老卢不能再走老路,不能再与以前的 “老朋友”来往。同时,邹金堂也时不时给老卢的子女打电话,疏通他们之间的亲情隔阂。邹金堂的努力最终打破了老卢与子女之间多年的坚冰。

今年初,邹金堂得知老卢目前尚无居所,仍旧在朋友之间漂浮不定后,开始多方奔走,联系社区、街道办事处及民政局,帮其处理居所的事情。今年6月28日,老卢终于拿到了安置房的钥匙。而邹金堂也终于把最大的心病解决了,老卢有了安定的住所,接下来就是联系相关部门,帮助老卢申请办理低保补助手续。看着忙前忙后的邹金堂,老卢打心底感动,他怀着真诚的感激为老邹送上了一面锦旗,“你这么对我,我再给你添麻烦就不是东西了。”

警民一家亲,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许许多多像邹金堂这样的人民警察,以实际行动做出来的。作为一名社区民警,邹金堂用自己的热忱赢得了辖区群众的肯定。正如其同事所言,“老邹是一个面冷心热的汉子,虽然平时话语简单直接,但是句句直达重点,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最实际的困难。”对此,邹金堂表示这可能是他之前部队经历和刑警工作养成的习惯。

几年来,在邹金堂的努力下,他所管辖的片区重点人员的动态得到了有效掌控,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得到了帮扶,群防群治工作网络不断完善。如今,邹金堂努力尝试研究新形势下社区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期待给辖区群众一个安稳的环境。

(本报记者 洪凌霄 通讯员 蔡紫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