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一场缘起于“问好”的特殊纠纷调解

2018-09-14 11:43:26 来源:福建法治报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9月14日讯  今年7月,上杭县司法局临城司法所接到一件由城郊派出所移交的调解案件——一场因果树损毁引发肢体冲突的纠纷。接到案件时,调解员了解到的信息是:双方当事人皆为残疾人,其中一方当事人蓝某雄夫妻皆为聋哑人,另一方当事人蓝某生则是小腿有残疾。

临城司法所工作人员对双方当事人皆为残疾人的案件还真是较少遇到,尤其是一方当事人还是聋哑人,并且不识字,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调解的难度。但此案已经发生了肢体冲突,如若不及时化解,极易使矛盾纠纷激化。调解员决定:立即组织调解,迎难而上,竭尽全力化解矛盾。

7月17日上午,烈日炎炎,临城司法所的工作人员联合派出所包村民警、村主干共同开展调解工作。首先,调解员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询问,了解案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对蓝某雄这对聋哑夫妇一方的情况则是通过蓝某雄的弟弟现场“翻译”了解,大致情况与另一方当事人蓝某生所说一致。

纠纷调解现场

原来,13年前,蓝某生想利用种植果树来增收创富,除了自家山地外,还向蓝某雄夫妇租用如今事发现场约0.7亩的山地用于种植果树。当时双方没有协商租金和签订租用合同,蓝某生只是在口头征求蓝某雄夫妇的意见,对方未提出异议,也没有进行阻止,双方相安无事地过了13年。

直到今年7月的一天,双方当事人都在山地干农活,由于蓝某生夫妇没有向蓝某雄夫妇问好,这使得蓝某雄的妻子感到气愤。她觉得自己的山地给了对方种植,这13年来也没有向对方要过一分钱,如今对方见到自己竟然连声招呼也不打,她越想越生气,一宿没睡。第二天,天刚蒙蒙亮,蓝某雄的妻子来到果园,抄起柴刀就砍伐了蓝某生家种植了13年且挂满了柚子的26棵柚子树,双方因此事发生了肢体冲突。

了解完前因后果后,调解员和当事人一起来到果树损毁的事发现场。蓝某雄的妻子因听不到声音,也无法向大伙表达诉求,情绪异常激动,只能用“捶胸顿足”等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对此,调解员马上用手比划着,来安抚他们的情绪。同时,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都严格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避免因无法语言沟通而使得蓝某雄夫妇产生误会,照顾到他们的自尊心。在与之沟通赔偿金额的时候,调解员更是努力沟通,一边用手指笔划赔偿金额,一边摇头或点头表示正确与否,如此反复多次。

特殊而又艰难的调解方式并没有阻止调解工作人员化解这个纠纷的决心,经过将近5个小时不间断的调解,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和解,现场签订了调解协议书并付清赔偿金额。

“我们一家人都很害怕,晚上睡觉都是在邻居家借住,现如今纠纷化解了,生活又能恢复正常了。”事后,蓝某生对调解工作人员表示了感谢。

调解员提醒:

这个纠纷是双方见面没有打招呼而引发的,旁人乍听起来觉得特别不可思议,可是细想又觉得情有可原,乡里乡亲见面打声招呼,更深一层是对彼此的尊重。而对于残疾人这个群体,他们更是需要获得社会的尊重和关爱。

在这个案件中,蓝某雄一方感受到的便是自己没有得到尊重,而后做出了不理智行为。能够共同生活在一方土地,成为乡里乡亲,是一种缘分,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睦邻友好相处不仅利于自身的心情愉悦,更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乡里乡亲见面问声好,让纠纷矛盾没地找。

(本报记者 陈章群 通讯员 黄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