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无谓强弱,内心安宁便是洒脱

2019-02-18 12:01:26 来源:福建法治报

读《自在,独行》有感

人是有情绪的动物,被情绪掌控的人往往对自己的生命难以把握;而将情绪掌握住的人向来是坦然从容的,他们据此学会了忍耐和伪装,这样的人内心是祥和的。生而为人,我们常常会不念过往、不驻足当下,而去憧憬、去奢望也许本不属于我们的东西,乃至困惑当下的自己为何这样糟糕。但我们回过头来也许会发现,现在的自己或许才是最好的。

前些日子拜读了贾平凹先生的《自在,独行》一书。扉页上,先生写道:“独行是一场心灵的隐居,真正的洒脱来自内心安宁。”

身心俱静,恰适宜读书。

所谓“孤独”

人们爱说“孤独”。李白是孤独的,对月饮酒吟诗作赋,便能放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梵高亦是孤独的,不入俗世,不善表达,陪伴他的是精神病院深夜的星空,是炽烈的向日葵……反观那些常常把“孤独”挂在嘴边的人,究竟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孤独,又有多少人可以在孤独中创造艺术、创造奇迹?大概只是寻个借口继续碌碌无为罢了,这不是“孤独”。再如时下那些总爱穿着奇装异服装酷的年轻人,手指夹着根烟,说着与世界格格不入的话,自以为就是孤独。对此,先生说这是“郁郁寡欢者”,是“孤僻”。

说来,也难以对孤独做个确切的定义,毕竟依赖于主观感受,还需因人而异,人们大都偏向于将其认定为是消极意味,是一种空落感。其实不然,孤独并不是自我与世界疏离,而恰恰是在世界中的这个“我”将自己从世界中抽离,换个角度看世界的同时也审视自己;是在忙碌或是不成熟之后,选择跳出这样的条条框框来用其他事物充实自己,从而实现快速成长。这样,我们寻得了自己,我们会享受孤独,感受生命的宽宥,享受安静的环境与一个人独处时精神的契合。

弱者的转化

先生说:“弱者都是群居者,所以有芸芸众生。弱者奋斗的目的是转化为强者,像蛹向蛾的转化,但一旦转化成功了,就失去了原本满足和享受欲望的要求。”

到了一定的年龄,不再年少不更事时,就会去思考人为了什么活着、为了什么奔波。穿梭于高楼林立间,哭过、笑过;夜深人静流干了泪,次日对镜贴花黄微笑着说加油……这是蜕变,是想要变坚强,这也是一种欲望,是有一天势必要得到某种满足。

弱者害怕孤独,因为这对他们来说太沉重。愿意遗世独立的人,某种程度上说可谓是“强者”,舍得了浮华、守得住清寂,他们已不再追求欲望,不再去追名逐利,得到了升华,得到而又舍得,这是大智慧。

内心的安宁

有所求,求真爱与自由;有所求,求守得一方宁静;有所求,求事事平安顺遂。如此,在我们离开尘世那时,一段墓志铭、一抔黄土,将躯壳与灵魂埋葬,便也足矣,往昔的是是非非、强弱贫富,也不复当初。

 (林宗瑜 作者单位:屏南县人民法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