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添丁豆腐宴

2019-02-18 12:02:44 来源:福建法治报

闽西长汀县濯田镇美溪村有个独特的民俗,每年正月要办一次“添丁豆腐宴”。

旧时,客家妇女产下男婴,俗称“添丁”。据《濯田镇志》载,明朝初年,谢氏从连城迁入濯田镇后,兴民风,讲礼仪,注重人口发展,重视人才培养,特在村口兴建“添丁桥”,桥头安奉“添丁菩萨”。村里人家若喜得贵子,就备好“三牲”及香烛、鞭炮,虔诚供奉添丁菩萨,并将写有新生儿名字的红纸条贴在刻有“天官赐福”字样的石柱上,祈祷新丁一生吉祥福禄、长命富贵。

此外,为增添春节期间的欢乐气氛,增进族人之间的感情,美溪村的祖先又立一规矩:每年正月,全村共同为上年添丁的人家贺喜。由上年最早添丁的家长牵头,召集全村上年添丁的所有人家,于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设“豆腐宴”,邀请全村各家各户(每户一人)前来赴宴。豆腐宴是汉族传统名宴,大概始于古代帝王封禅祭祀时,“食素斋,洁身心”。客家人自中原迁徙而来,自然延续了传统饮食文化的精髓。豆腐宴不一定每道菜都有豆腐,但必须以豆腐为主,有几个地道的豆腐菜肴,以保留农家味道,突出民俗特色。

汀州豆腐及其延伸特产汀州豆腐干素来闻名。《汀州府志》记载,明朝洪武年间,太祖朱元璋派大将朱亮祖驻防汀州府。朱亮祖喜食豆腐,赞赏其“细嫩如脂,入口润滑”。清末,汀州左营把总邱洪得晋调台湾升任千总,留恋家乡风味豆腐干,便写信并汇上路费,聘请家乡擅长制豆腐的亲族前往台湾,专做豆腐干,从而将制作技艺传播到了宝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汀州志士云集,南来北往的人们在慕名品尝汀州豆腐及豆腐干的同时,也将其名其艺传播到了海内外。吃着汀州豆腐走完人生最后旅程的瞿秋白,在狱中所写的《多余的话》中最后一句说道:“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长汀习俗,凡出远门,必带豆腐干馈赠亲友,并以豆腐干融合异乡水土;长汀旅居海外的侨胞,回乡时必吃家乡豆腐,离乡时也必带豆腐干。

濯田豆腐较之一般的汀州豆腐更鲜、更嫩,让人回味无穷。原因一是源自汀江的水质甚好,二是祖传的工艺独特。它采用酸浆(酸的豆腐水)作为凝乳发浆媒介,经过选料、浸泡、磨浆、熬制、游浆、舀格、压滤、切块等工序,火候、时间要把握得恰到好处,方才制成柔韧鲜滑、味道纯正的豆腐。“美溪一席豆腐宴,除却汀水做不来。”添丁豆腐宴,是游子心中深深的故乡情结。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谢有顺就是濯田美溪人,他在《“远望可以当归”——濯田二书小序》中写道:“那幢老屋,那碗米酒,那桌添丁豆腐宴,就像一条条情感的丝线,牢牢地系住了濯田人的心。”可见其对家乡豆腐宴之魂牵梦绕。

随着时代的发展,村民的观念也在更新,如今不管生男生女,都算是“添丁”。添丁豆腐宴由简到精,日期也作了调整。改革开放以前,正月十五那日,添丁人家负责宴请大家吃豆腐、饮米酒。赴豆腐宴的乡亲一般自带煮熟的炸肉、面条等,有的还会带上一壶米酒。改革开放以后,豆腐宴的时间改为正月初八,添丁人家备的菜肴逐渐增多。“莫道豆腐寻常菜,巧手烹成席上珍。”豆腐宴上的菜品各式各色,花样繁多,有红豆腐、炸豆腐、漾豆腐、汆豆腐、豆腐饺、豆腐满丸……还有鸡、鸭、鱼、肉、海鲜等,一年比一年丰盛精致,赴宴乡亲也不用自带酒菜了。

每年豆腐宴那天,数百村民欢聚一堂。人们一边大口吃菜、大碗喝酒,一边拉家常,交流上年的劳动成果,讨论当年如何增产增收……几十桌宴席场面壮观,热闹非凡,洋溢着幸福祥和的气氛。

美溪村的添丁豆腐宴,既是客家人对中原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也体现了宗族团结、睦邻友好的淳朴民风,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范晓莲 作者系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