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忆家风

2019-04-11 10:59:54 来源:福建法治报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亦深以为然。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受长辈的影响极其深远,有为人处事的言传身教,也有耳濡目染的对照学习。优秀的品性不因时光而褪色,反而历久弥新,散发出更加悠远的芳香。

我的祖父母是热情淳朴的农民。每当有乡亲来访,祖母总会用围裙在椅子上擦一擦再请客人坐下,烧水的锅总要热上两遍,好让锅里不沾油味,这在儿时的我看来显得有些多余。长大后才悟得这是心意,把干净给他人,把最好给他人,对人热情,让人暖心,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许就体现在这些细节中。据说,祖父母年轻时主要从事集体生产劳动,祖父回家总会较他人晚,祖母问其原因,祖父的回答总离不开“哪里的路坑坑洼洼了,要去修补;哪里有绊脚的石头,得去搬开”。“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微小的善举也深深影响了我的父辈。

我的父亲曾是一名村干部。印象中,乡亲们午饭或晚饭时段到我家开证明或办公事时,父亲总是第一时间放下筷子。待乡亲们走后,父亲总会在饭桌上说:“农村人家,总是在饭点才有空。他们是忙完农活路过咱们家时顺便来办公事,一会儿还得赶回家烧水煮饭,孩子们可都还在家等着呢!”现在的我只要一回想起这些片段,脑海中出现的总是这8个字:“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这才是共产党员应有的风范。

我的母亲,曾是村里的妇女主任,有着一副热心肠。小时候我与母亲一次到山上干农活,回来路上看到隔壁的叔婆挑着一担茶叶,她二话没说就接过担子,一路说说笑笑,快到村口了,才将担子还给叔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母亲和叔婆的笑脸至今萦绕在我的心海,尊老爱幼,帮助弱者,收获的是纯粹而又简单的美好。

父母虽是再普通不过的农民,但在我心中却有千斤的分量,时至今日,回想起以往的种种细节,总有温馨涌上心头。我的父母均是党员,记得儿时看《闪闪的红星》,潘冬子那稚嫩的声音说得那样铿锵有力:“母亲是党的人,我是母亲的孩子,那我就是党的孩子。我要把一切都交付给党,党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质朴话语令人尤为感动。

考上大学时,叔叔送我去学校,中途换车时,叔叔对我说:“去坐公交吧!”可看到拎着的大包小包,他又笑着说:“还是坐出租车吧!”其实,既是出门,也不差这些钱,但我知道这是农家人节俭的一贯风格,我知道这一分一角都来自汗水的浇铸,来自日复一日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外头吃饭时,剩下的饭菜总选择打包,朋友笑我“抠门”,我总一笑置之;在办公室时,能开电扇则不开空调,同事调侃我“耐热”,我还是一笑置之。资源是社会的,与谁买单谁承担无关。

大学毕业后,我考入检察机关工作。动身那天,父亲和我谈了许久,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人生的意义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和回报。”起初也只是听在耳边,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理解愈发深刻,这句话也真正成为了我工作的座右铭。这个世界是公平的,只要你付出越多,收获自然也随之而来。上天是公平的,从不曾辜负每一个勤奋的人,问题再大大不过决心,困难再多多不过办法,用心工作,自然就能得到领导同事的认可。

家风对一个人的影响深远,清明时节祭祖,最遗憾莫过于不能祖孙三代其乐融融,最感恩的是乡亲们还念着祖父的好。父亲经常略带调侃地期许:我是孝顺的孩子,我的孩子不能比我差。我感受祖父辈的优良品质,但真的遗憾工作后不能给祖父母包上一个红包。时常感叹:自己是没福气的人,出生那年,祖父便不在了。但是祖辈、父辈的品行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我一路的成长。

(杨浩 作者单位:福建省纪委驻交通厅纪检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