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熊孩子”偷偷打赏主播 家长能否要求返还

2019-05-17 11:29:00 来源: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5月17日讯 福建法治报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5月17日讯 近年来,网络短视频快速发展,也引发了青少年不同程度的沉迷问题,“熊孩子”偷偷花钱打赏主播的事情时有发生。发现钱财不翼而飞的家长,第一反应就是找直播平台要求返还赏金,但赏出去的“飞机”“游艇”还要得回来吗?泉州市洛江区检察院检察官表示:“熊孩子”的自主打赏受到一定的限制。
 
案例一:女儿买快币打赏主播  父母求助平台获返80%
 
近日,家住泉州市洛江区的一对夫妇因为10岁女儿小熊(化名)的事,心力交瘁。熊先生和温女士的女儿小熊今年10周岁,上小学四年级。温女士表示,女儿在自己的手机上安装了快手APP,她并不清楚快手APP是做什么的,一直以为女儿只是看看视频。5月2日下午,女儿突然告诉温女士,微信账户里的钱没了。
 
温女士和丈夫在洛江经营一家小卖部,用微信收付款,温女士表示之前微信零钱里还有5000多元,绑定的银行卡也有一些钱。夫妻俩查了一下微信账户,发现5月2日12:32至13:57,不到1个半小时的时间内,共有12笔关于快手的账单记录,共计6500多元,其中最大的三笔均为1688元。
 
夫妻俩连忙上快手APP查了一下,发现钱都被女儿用来购买快币,主要打赏给了一名女主播,为女主播刷了“么么哒”“棒棒糖”“穿云箭”等各种礼物。点开小熊打赏的女主播发布的作品,大多是有关彩泥的。在小熊的父母拨打快手客服电话求助后,快手平台客服人员也与小熊进行了沟通。
 
最终,“快手”平台客服人员表示,可以将温女士反馈的快手账号在平台消费金额的80%,也就是官方和主播这部分的全部收益,可以返还给小熊的家长。但另外的20%是上交给国家的税款部分,无法退还。
 
案例二:母亲工资被女儿打赏主播  要不回来只因无法证明
 
“五一”小长假期间,江苏省扬州市杭集镇的丁女士发现,自己微信上刚发的3000多元工资不翼而飞了。她立即前往杭集派出所报警,没想到,把钱刷走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16岁的女儿婷婷(化名)。
 
民警查询了丁女士微信,发现这3000多元全部流向了快手APP,这些钱除了仅剩的700快币,按照快手的充值规则,700快币等于70元钱,其余都已打赏主播了。线索指向了丁女士16岁的女儿婷婷。
 
警方了解到,丁女士一家并不富裕,但对女儿婷婷很是宠爱,基本有求必应,平时也没太多管束。丁女士随后多次追问女儿,女儿最终承认,确实是自己在玩快手时打赏主播了。
 
“快手有很多直播,如果打赏送礼物就会受到更多的关注,主播会在直播的时候点名表扬下。”婷婷透露,有的刷礼物特别多的,甚至可加微信私底下聊天。婷婷说,能被偶像点名甚至表扬,这让她觉得很有面子。
 
随后,丁女士联系了快手平台,快手平台给出的答复是:如果能证实该用户的消费是无行为能力人在无监管状态下进行的,平台将会返还相关消费,返还流程于消费行为定性明确后正式开始。
 
但如何才能证明是无行为能力人在无监管状态下进行呢?丁女士说,当时孩子一个人玩手机,根本无法证明。丁女士表示自认倒霉,那3000多元不要了,但是要回家好好教育孩子。
 
检察官说法:
 
说法一:“熊孩子”可以自主打赏吗?
 
洛江区检察院检察官表示,孩子可以自主打赏,但受到一定的限制。我国《民法总则》规定,8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仅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此外,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也就是说,“熊孩子”不仅无权擅自处分父母的钱,即便是用自己的钱打赏,也不能明显与自己的年龄、智力不相适应,否则,其效力是待定的。
 
说法二:家长如何才能要求返还打赏的钱财?
 
洛江区检察院检察官表示,虽然家长可以对“熊孩子”擅自进行巨额打赏的行为事后确认是否有效,但实际上,仅凭“未成年人巨额打赏的行为无效”一句话,并不一定能顺利要求返还。因为,实践中不排除存在有些家长自己打赏后又反悔,遂以是孩子打赏的理由要回钱财的情况。因此,司法实践中,法官会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要求原告方提供客观、充足的证据来证实打赏行为确实是未成年孩子所为,否则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此外,即使证明了未成年孩子的打赏行为的确未经家长同意,但由于家长未妥善保管自己的资金账户信息、交易密码等个人信息,甚至是主动告诉孩子交易密码等,对未成年可能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网络交易和消费的风险应知却放任其使用,因此家长必须对孩子的消费行为承担一定比例的责任;此外,有生效案例显示,法院甚至可能直接认定家长的行为构成对未成年人利用上述信息进行交易的默认,也就是说由于家长主动告知交易密码的行为,法官有理由相信未成年人的交易行为得到了法定代理人的授权或认可,据此认定打赏行为有效。因此,如果直播平台合法运营,已尽合理告知、监管等义务,且确实不知交易对象为未成年人,那么,家长就得为孩子的行为埋单。
 
检察官提醒:
 
洛江区检察院检察官提醒大家,与其事后费尽心力要求返还钱财,不如事前避免发生。家长们不仅要管好自己的账号和支付密码,更要尽到监护责任,控制孩子上网的时间和内容,筑牢避免“熊孩子”擅自打赏的防火墙。当然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对平台运行中所产生的问题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落实主体责任,健全信息审核、信息安全管理,加强对主播行为的监管,建立未成年人消费风险防范机制等。
 
同时,互联网信息监管部门也应当加强对互联网直播服务的监管力度,指导督促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依据法律法规和服务协议规范互联网直播服务行为。多方各司其职,形成合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本报记者 肖赣 通讯员 王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