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我把青春献给党

2019-07-04 14:02:04 来源:福建法治报
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
 
一个党员一面旗。今天,9000多万面鲜艳的党旗,早已红遍中华民族960万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
 
在福建公安的队伍里,更有这样一批年轻的共产党员民警,他们如一粒粒旺盛的种子,攒足了青春的热忱,蓄满了青春的能量,在八闽大地的山海云水之间,书写着一页页年轻党员的奋斗人生,谱写着一曲曲无私的奉献之歌。
 
本期公安专刊,我们带您认识几位这样的年轻党员民警的代表。
 
张宏:擅长“攻心”的刑侦能手
 
人物名片:张宏,1989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2012年9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为厦门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第三大队民警。先后荣获个人嘉奖6次、爱民敬业先进个人3次、厦门市优秀共产党员、厦门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厦门市公安局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说起刑警,在大家印象中,他们是破案“尖刀”,冲锋在前、无惧无畏;而在厦门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第三大队民警张宏身上,更多的则是冷静、平和,甚至有些文气。
 
“刑侦工作就是将抽象的数据形成证据链,再还原到具体的人,这就是我的破案密码。”从警7年,张宏刻苦钻研,成为掌握一身过硬本领的刑侦能手。
 
2014年,在侦办一起涉黑案件时,为了挖出嫌疑人员的信息,张宏筛选了10年内与该案件“关键字”相关的130000条报警信息,再从这些报警信息中,人工筛选出100多条可能与之相关的线索进行研判。经过三个月的筛选研判、调查取证,张宏和同事终于抓获该涉黑团伙14名涉案人员。
 
侦查、追踪、蹲守、抓捕、审讯……这是张宏的工作常态。谈起作为一名党员民警的职责与担当,张宏说,做一名警察,就意味着要比普通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选择穿上这身警服,就要对得起头顶的警徽和肩上的责任。
 
当一名刑警最需要什么素质?张宏从自己的专业角度来分析这份工作:耐心、谨慎、勇敢,宽阔的知识面以及分析推理能力。张宏认为,审讯就是把脉问诊,要善于发现问题、抓细节。同时,又要在语言控制、气场控制、感情控制上游刃有余地切换模式,确保问到点上、审到关键,为办案扣紧证据链条的每一环。
 
去年,厦门一伙以颜某敏为首的犯罪组织落网后,张宏审讯了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颜某洋。起初,颜某洋认为警方未掌握到关键线索,一口咬定自己毫不知情并闭口不谈。几次审讯均无果,但张宏没有放弃,而是对颜某洋的相关线索进行摸底,从中发现其曾向颜某敏发过一条关于扫黑除恶的新闻。根据这一线索,张宏很快找到突破口,并顺利攻破颜某洋的心理防线,最终交代了犯罪事实。
 
“审讯不只是语言上的简单问答,更多的是心理较量。”张宏说,每次审讯前,他都会先对嫌疑人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行为动作等全面了解,从而找出审讯的关键点。有一次,张宏审讯一名有多次前科的嫌疑人,该嫌疑人具有丰富的反侦查经验,面对张宏的审问拒不回应,只是偶尔冷笑。审讯几个小时后,张宏发现嫌疑人精神状态渐弱,他决定改变讯问策略。
 
“要抽烟吗?”张宏在桌上摆了两包不同品牌的香烟,并拿起嫌疑人常抽的那个牌子递给嫌疑人,这时,嫌疑人才看向张宏。在后续讯问中,张宏明显语速加快,在嫌疑人刚出口回答完一个问题,便迅速抛出另一个更细节的问题。有几次,甚至嫌疑人还没完全回答出来,张宏就已经接上他接下来要说的话了。直到嫌疑人被一连串的问题问得措手不及,张宏和同事才稍停讯问,此刻嫌疑人才意识到自己供述了时间、地点,早难以自圆其说。张宏告诉记者:“对方就经常会问我‘张警官,你怎么知道我想说什么?’我就告诉他‘别人都说了啊’!”很多类似的审讯,大家眼中相当棘手的嫌疑人,到了张宏面前,再严实的嘴也能给撬开。
 
因为在岗位上有着出色的表现,张宏多次获得嘉奖表彰。7月1日,张宏被评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对张宏来说,这个称号是对自己努力工作最好的认可,也正是因为这份认可,他更不愿辜负时光、不愿辜负责任、不愿辜负期待。“我在刑侦道路上还算年轻,谈不上有多大经验,只是告诫自己,要不忘初心。”张宏说。

(本报记者 叶蔚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