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燃烧生命之火

2019-10-17 11:34:55 来源:福建法治报

读《卫兴华自选集》

□黄丽云

黄丽云:法学博士、现供职于福建省司法厅。长期从事社会治理理论、法治文化建设、法律职业伦理、法治绩效评估等研究。参与或主持编制省部级法治建设政策文件10多项。现开辟“云眼看法”专栏,分享她阅读法律书籍的思想火花。

《卫兴华自选集》

卫兴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8月出版

本书包括六个方面: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济理论研究。二、劳动价值论与财富论研究。三、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理论研究。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研究。五、收入分配制度研究。六、经济增长与文化发展研究。

卫兴华教授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经济教育学家,出版专著40多部,在国家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1000篇。今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卫兴华教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卫老师已经94岁高龄,长期卧床。我经常去人大宜园家中看他。他每次看见我,总是不无遗憾地说:不能坐着写了,只能躺着写。每次听他说这句话,心里都特别难过。

卫老师的写作无疑有着巨大魅力。他潜心研究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写出了鸿篇巨著。他把大部头的《资本论》写成简明读本,供全国干部学习。他经常在权威报纸、期刊发表文章,对社会上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特别是中国改革的问题发言,被喻为为人民说话的经济学家。当然,这是学术界一个比较普遍的文化现象。只不过,卫老师表现得更典型、更鲜明。几乎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涉及经济社会热点话题,几乎每一部作品,都会引起很大的反响。有一段时间,他转向思考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治问题,并且有一些成果发表在《人民日报》《经济学动态》上。《卫兴华自选集》中就收录了三篇有关法治经济研究的论文。

卫兴华教授成功的背后,是一辈子都保持的勤奋、好学,还有高尚的国家情怀。国家需要什么,学者的兴趣就在哪里。他多次跟我说: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嘱我一起再合作写篇有关法治经济的文章。

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当代中国最为重要的体制变革之一。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后,中国的改革迎来新高潮。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提法的最大争论,在于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是否可以结合。按照邓小平理论给出的定义,社会主义是一种追求共同富裕的理想和能够保证这一理想逐步实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就是实现社会公正和共同富裕。我国改革的早期阶段,吴敬链教授等市场取向改革家以为,只要放开了市场,就能够保证经济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但是市场运行过程中,存在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出现市场割据、市场垄断、不正当竞争、虚假广告、合同违约、市场欺诈、市场秩序不健全等情况,需要法治监管。市场经济需要有其他制度支撑。没有这种支撑,市场经济就会陷入混乱与腐败之中。好的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正、透明的游戏规则之上的,是法治的市场经济。

卫兴华教授反复强调的“市场经济必然是法治经济”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特点?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而不是道德经济。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就要进行竞争。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竞争中,有些唯利是图的市场主体会做一些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事情。如果没有政府调控和法治监管,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难以建立和完善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也需要法治作为市场与政府关系的平衡器。政府调控市场也要依法实行,政府对市场的正常监管一定要到位,不正当干预一定要消除。对于权钱交易、寻租谋私,更要有法治的监管与处置。要以法治确立市场主体地位、以法治促进市场经济公平竞争规则的形成、以法治促进政府职责的全面、正确、规范行使。要进一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完备的党的法规体系,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以公平正义促进发展成果共享,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提供法治保障。

法治早不是玉堂金马登高地,仿佛遥不可及的事情,而已融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解决“标准市场”的共通性问题所需要的基本法治框架逐步形成。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独特性问题,即公有制基础上如何实行市场经济的问题,随着国家所有权行使代表制、企业法人财产权制度的确立以及国家从“所有者”变为“出资人”的角色转变,在法治技术层面上基本得以解决。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满足市场经济最低需求的法治基础在中国已经大体形成,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已开始进入法治经济阶段。要重塑法治发展理念、弘扬程序价值、树立法治权威,把法治的愿景细化到经济发展决策中去,将法治确定的运行准则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去,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根植于推动社会经济生活的日常工作之中,以深厚的法治体系从根本上增强制度供给的效率和水平,进而不断提高经济竞争力、法治影响力。

这就是一个耄耋之年的经济学家对中国法治建设的期许。卫老师即使常年卧床,并没有停下研究的步伐。一旦有各大报纸、论坛、期刊约稿,马上进入“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状态,甚至连自己的身体都置之度外。我有幸与卫老师合作写过三篇稿子。我每写完一篇稿子,认真校对了好几遍,才敢发给他。卫老师总能找出毛病,在文章里打上好几个问号。有时,干脆用红色的笔修改了一段又一段,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每当我收到这样的修改稿,全身的血液仿佛一下子涌到了头顶,心中觉得惭愧不已。看着卫老师的字迹,我感到卫老师内心对学术研究燃烧的一团火。他总是在准备,总是在思考,工作中仍有不尽的“火”在燃烧。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新)成立大会上,他毅然推开准备的椅子,坚持站着为学子们演讲。全场听众为这样一位94岁老人热烈鼓掌。

在地铁4号线中国人民大学地铁口,卫老师放大的肖像砌成一堵墙。他像墙那样结实。一堵墙通常不会在乎青藤怎么攀上来,野草怎么在墙缝里生长,青苔怎么覆盖,他始终是牢固的,脸上凝结沧桑。这肖像所收纳的,不仅是卫老师的个人形象,还有理想与情怀、信念与家国,更是一所大学、一个国家、一种精神的薪火相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