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小小“住村”意见箱 搭起警民“连心桥”

2019-12-16 10:57:11 来源:福建法治报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2月16日讯 “真是太感谢了,给我们解决了大问题,这下我们可以放心啦!”日前,晋江市深沪镇居民吴某对送来户口簿的民警激动地说。

11月9日上午,吴某得知晋江深沪边防派出所民警“住村”的消息后,便立即前来向民警诉说其儿子一直未申报户口的事。

民警通过数天的走访调查了解到:2004年1月31日,吴某因其儿子出生第七天时发生高烧休克,导致其儿子脑袋发育不全、身形驼背、无法正常的语言交流、长期坐在椅子上的情况。且吴某平时忙于工作无法照顾儿子,孩子一直由其祖母照顾,所以一直未能办理落户手续。

核实情况后,该所户籍民警就来到吴某家,为其儿子采集信息、拍摄照片和指纹采集工作。在多方努力下,顺利帮助吴某的儿子补报了户口,解决了吴某的一大困扰。

原来,为积极响应晋江市公安局推出的“新时代、新背包、新探索、新内涵、新实践”社区民警“住村”工作,深沪派出所、深沪边防派出所结合实际,创新探索“住村之家”等群众工作机制,在辖区新推出的20个“住村”意见箱,扎实开展住村三部曲(进百家门、纳百家言、解百家忧),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据了解,“住村”意见箱上不仅含盖了各社区民警的微信二维码、电话号码等便于收集意见建议的联系方式,拓展了群众办事绿色通道,而且还紧盯民警警容风纪、执法执勤、服务群众等方面易发生的“常见病”“多发病”问题,特别明确了“十必须十不准”行为准则,以便接受群众监督。

自10月30日起,两个所启动社区民警“住村”工作后,共派出11名“住村”民警,将20个意见箱放置在群众家门口,并利用一晚两天的“住村”时间,集中为群众处理各类“疑难杂症”,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一位村主任说道:“以前意见箱摆在派出所大门外,人来人往的太显眼,群众有顾虑。现在村里也有‘意见箱’了,虽然是个小小的举动,却保护了群众们的隐私,人们开始勇于建言献策、反映问题。”

“倾听民意、协同治理,努力将住村工作打造成集‘维稳创安、信息收集、矛盾调解’的新深沪模式,为群众带来平安‘红利’。”深沪镇党委副书记王斌斌如是说。

(本报记者 叶华南 通讯员 陈磊 廖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