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忘茶

2020-06-04 14:44:03 来源:福建法治报

茶是好东西。其一益于健身康体,其二有助怡情享受,其三便于交友会客。

我与茶结缘纯属偶然。二十年前,刚参加工作,巧遇一友人,被邀至茶楼喝茶。那时,觉得有专门喝茶的店已是稀奇。其间,听友人款款而谈,从种茶、采茶、制茶到茶叶、茶水、茶具,再到茶道、茶品、茶经,听得天马行空、如痴如醉,方知这一简单的“茶”字,居然蕴含如此多样的门道和内涵,对“茶”始生爱意。

后来常走南闯北,接触的茶也就愈加丰富了。记得第一次去潮汕,饭后主人请我们喝功夫茶。茶叶用的是当地产的单枞,十余人,茶杯只有三个,比拇指大些,煮水、烫杯、冲泡,再煮水、再烫杯、再冲泡,许久才盼到一杯,果然颇费功夫。正因为等待和渴望,才觉得那茶特别香醇,至今难以忘怀。还有一次是爬峨眉山顶峰,大汗淋漓之际,遇当地茶农摆摊卖茶,用的是大盖碗,泡的是竹叶青,清澈碧绿,馨香四溢,一碗下去,顿觉神清气爽,浑身通畅。

到岩城工作后,以茶会友成为主要的消遣方式。业余无事,便呼朋唤友前来喝茶。茶叶有现成的,也可随意自带,或铁观音,或大红袍,或西湖龙井,或黄山云雾,或君山银针,或冻顶乌龙,或六安瓜片,或云南普洱,无拘无束,但也不杂喝乱胃。倘若一日无茶,便觉心惶惶,事未了,寐不安,连出差也是必自备茶叶和冲泡工具的。如偶得一好茶时,也会到几家熟悉的茶叶店,和行家们“斗斗茶”。若茶不如人,则脸上无光,心为沮丧;如茶品出众,亦会有扬扬自得之意溢于言表。

人的感官有个毛病,即“走上不走下”,喝茶亦是如此。把茶喝得越玄乎,越微妙,其实离茶倒是越来越远了。喝到一级茶,便觉二级茶太过苦涩;喝惯特级茶,又觉一级茶淡而无味,久而久之,宠坏了嗅觉和味觉。对茶越发挑剔了,甚至牵扯到对名陶佳瓷也附庸风雅,便导致曲高和寡,孤芳自赏,对茶品时而狭隘、时而傲然,能一起喝茶的人自然也就少了,人心也就渐渐散了,很是遗憾。

某日,骑行去城郊江山的老寨村,近午在村中歇息,忽闻阵阵茶香,便循香而去。原来是一陈姓茶农在制茶,茶叶是他自家种、自家采、自家制的,名叫斜背茶。见来了生人,他热情地招呼,边在小院里摆开茶盘,马上冲出一泡斜背茶。问其价位,也不过七八十元一斤。茶具虽然简陋,茶水也略为粗糙,因口干舌燥之故,喝起来很解渴、很带劲,和茶农也聊得很实在、很轻松。不禁想,茶其实不在于好坏,人对了,或时间对了,或环境对了就好。那以后,与这陈姓的茶农成为好友,他若来岩城,总会挂个电话,捎上一点斜背茶,感觉很是温暖。

这些年,我逐渐成为一个“忘茶”之人。喝茶依然是自然而然的习惯,但不再偏执挑剔,无论喝什么茶,也不评头论足,茶好,则慢慢品鉴,茶一般,也欣然喝之,谈到兴处,白开水也感觉是甜的。以茶会友则以素交为上,不为功利而来,不为世故而来,则喝得平和,喝得坦然,喝得舒心。

茶,自有“无味之味”的道理,虽然忘记的是茶的品级和技艺,得到的却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宽容。也许,这才是茶人的本质吧。

(罗炳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