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煎出温柔

2020-07-02 13:36:02 来源:福建法治报

端午节,母亲一大早到市场买回艾草、菖蒲,把它们悬挂在门楣上,就像贴上一道灵符,祈愿家人顺顺当当,无灾无病。

端午节,也称“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五毒尽出之时,因此,可用具有提神通窍、健骨消炎、杀虫灭菌功效的菖蒲、艾草等药草汤沐浴除毒。这种历史文化传统已浸润在母亲的DNA里,成为一种接地气、散发自然芬芳的依稀眷恋。

小时候,我体弱多病,经常感冒,母亲就给我戴一种预防感冒的香囊。其实,这不过是一只小巧的香囊中塞入几味预防感冒的草药。挂在脖子上,与肌肤相亲相伴,天长日久,身体上有了一种淡淡的草香。也曾在“端午”,母亲讨来几味“伤力草”,与鸡蛋一起放在一个黑色陶罐里,小火漫煎,整整一罐子的水,被漫长的时光煎成浓汁,在太阳出来之前,让我把鸡蛋配浓汁吃下,补气健身。

我喜欢看母亲煎药的样子。左手执扇,右手执筷,从容安静,扇几下火,搅拌一下罐中的汤药。漫长的时光里,守着一只瓦罐,一直重复这个动作,热腾腾的气息散发出半苦半甜,甚至是说不上来的一种气息,弥漫在空气里,以至于后来很多天,家中都会氤氲一股草药香,久久不散。

多年后,已经很少有人会亲手煎药。或许是煎药的过程漫长而繁琐,或许是治病的效果太缓慢,现在大多数人有个头疼脑热的,多半会从药房买西药吃。那些煎药的时光,便只停留在我童年的记忆里。

偶尔,我会光顾离家不远的那街上一家中药铺。那家中药铺古香古色,像是掉进了时光隧道。特别是那副楹联“熟地迎白头益母,红娘一见喜;淮山送牵牛国老,使君千年健”,让人心安稳。那些瓶瓶罐罐,药柜药匣,一溜靠墙,匣子上有闪着冷凝光泽的铜拉子。那些老中医们熟悉每种草药的药性,他们除了卖草药,也替人煎药。

每当闻到草药味,我总会想到那样一个画面,红酥手,黑瓦罐,小火慢煎,咕嘟咕嘟地冒泡。袅袅上升的热气中,煎的不是草药,煎的是温柔,煎的是时光,煎的是文化,煎的是历史,煎的是我们世代相传、一脉相承的传统和生活。

如今,唤得醒、回得来的中国范儿——草药还剩多少呢?

(刘明 作者单位:福州市公安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