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热爱美食亦是惜福

2020-09-07 15:07:19 来源:福建法治报

读李敬白《人间滋味,温暖可期》

对一个地方的了解,吃是最感性和最直接的方式。食物里面有地域文化,有市井风情,有人情温暖,有生活日常。我出差到一个地方去,一定要尝尝那里的特色小吃,似乎只有这样,对一个地方的认知才算完整。尤其当下,许多城市面容模糊,如同一个化妆师批量涂脂抹粉打扮出来的女郎,何其相似。走在陌生城市街头,也直让人恍忽,眼前景象,似曾相识。正因如此,吃就显得格外重要。

收到李敬白的新书《人间滋味,温暖可期》,便津津有味读起来。这是一本散文集,但也可作为一部美食纪录片来赏读。在字里行间徜徉,好像就走到李敬白所在的江苏泰州去了。

李敬白的书里,写到苏中美食一百多种,分为赶早有福、市井温度、蔬赢舌尖、优哉游哉、正儿八经五章,写的分别是早餐、小吃、蔬食、水产、特色菜,一样一样细细品来,忍不住连连吞咽口水。这些饮食大多是凡俗到极点,同样也风雅到极致,作者把色香味情,一并传递过来,大俗大雅之间,乃是作者用心的品味与细致的感受。读这样一些文字,不由联想到汪曾祺。汪曾祺是高邮人,与李敬白算是同一个地方的人。高邮属于扬州,泰州早先也是扬州的一个县级市,后来才单独成立地级的泰州市。扬州、泰州,都可以叫做维扬。这个地方,因为大运河的关系,真正是南北文化交融之地,既有南方的精致与优雅,又有北方的大气豪迈,在饮食风情上,因为富贾云集经济富庶,便交融出一个丰富、讲究且十分雅致的地域特色来。

鱼汤面、翡翠烧卖、羊肉汤、蟹黄汤包、绿豆糕、香椿粥……这一道道泰州小吃,被作者用文字写下而满足读者味蕾想象,同时也深入人心地传播了泰州的文化。食物从来就是一扇窗口,背后是一个地域的民众精神认同的地标。比如麻油馓子,李敬白写道,“据说清代的时候,我们这里有一位高手,他做的麻油馓子有宝塔、菊花、扇子、如意、蝴蝶等几十种造型,一时受到了官绅的竞相邀请。那时,人们将麻油馓子与早茶同食,故又叫‘茶馓’,有清茗相伴,馓子也顺带有了风雅之味。”馓子,我在江苏许多地方吃过,没有在泰州吃过,更没有吃过宝塔、菊花、扇子等造型的,但是跟着这样的文字,便一下觉得馓子这样普通的食物,也有了温度与情致。

李敬白是“80后”,我觉得这样的饮食散文写作,其实也是他对地域文化的自觉追寻,是对优秀精神传统的探寻。譬如他写到萝卜响,提到弘一法师说的一句话,“咸有咸的味,淡有淡的味”。这便是,“高手从来不拔刀,真僧只说家常话”。汪曾祺写美食也是如此,那样平淡又耐品嚼的语言,是只有到了岁数的人才写得出来。一道咸,一道淡,一道小吃,一个糕点。这些其实都是市井里巷的俗世烟火,也是大道沧桑的日常。对于这些事物的探寻,静水流深,滋养每一个人的肠胃,也滋养着每一个人的心田。

李敬白是热爱食物之人。我觉得热爱食物之人,多是惜福之人,懂得生活的恩赐,偏爱周遭的友善,拥有面向未知的勇气。他顺其自然,不惧未来,有啥吃啥,每每欢喜。他诚诚恳恳地吃,诚诚恳恳地过日子,把每一次与食物的相遇视作日常的修行。李敬白就是这样的食客,也是这样的生活家。从他的文字里,可以读出一个温暖的世界。

(周华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