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2020-09-10 15:18:04 来源:福建法治报

“生远必达”——这是浙江衢州市衢州二中建校67年来的家访传统。如今,这一传统在新一代身上得以弘扬。“90后”的刘梦婷老师今年8月刚刚接到班主任的任命,便中止休假,赶回学校,用7天时间奔走720公里,走访了全班所有学生的家庭……

一个坚持67年的家访传统,一个用7天时间行程720公里家访的典型事例,蕴含其中的是对教师这一崇高职业的爱、对学生无私的爱。好教师的标准也许有很多条,但最本质的莫过于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正如一位西方教育家所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

这种爱,是燃烧蜡烛的付出。乡村教师支月英30多年倾心相守,黑发积霜,为大山深处的孩子们点亮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灯塔;浙江淳安12位老师爱心接力,3年来轮流走山路去上课,让13岁的残疾孩子也有梦想开花的机会;“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为救学生失去双腿……爱职业、爱岗位、爱学生,体现了崇高的价值选择与职业坚守,令人动容,给人温暖。

这种爱,是造福社会的担当。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不仅热爱本职、悉心教书育人,而且怀抱“把自己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致富专家”的宏愿,30年扎根太行山区,为当地农民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带领10万群众致富奔小康,被人们誉为“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国用奉献社会的行动为民造福,也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一座巍峨的丰碑,激励更多的后来者投身国家扶贫事业。

这种爱,是为人师表的魅力。“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抗战之时,国民凋敝,民不聊生,西南联大的师生生活十分困难,教授们大都无力养家。可是,当教育部门发给他们“特别办公费”时,吴有训、冯友兰、罗常培、陈岱孙、汤用彤等25位著名教授却毅然拒绝,为的是与师生“同尝甘苦,共体艰危”。在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高尚师德是难得的优质教育资源,更是支撑中华民族的道德标杆、精神力量。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一书时,曾写下这样一段话:“教育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心中有了爱,就是燃灯者、举火者,他们提供的光亮,足以照耀孩子们的前程,也足以照亮祖国的未来。在老师慈爱的目光下,多少懵懂学子立下报国之志,长大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多少顽皮少年校正人生航向,成人后取得卓著成就。在老师为人师表的影响下,许多人学会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既注重用知识丰富自己,更注重用道德涵养人生,成为品学兼优的有用之才。正如写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对恩师沙利文的赞誉:“我生命中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属于她,我的才能、抱负和欢乐,无不由她的爱点化而成。”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不能只限于教师职业的继承,更应该是一种爱的火炬传递、一种为人师表精神的弘扬。我们每个人都曾受过老师爱的抚慰,它或许是一个暖心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不经意的搀扶、一次习惯性的叮嘱……却在我们心中引起阵阵涟漪,化作进取的动力。爱是泽润心田、洗涤灵魂的阳光雨露,生活在一个人人有爱心、处处充满爱的世界里,是文明社会温馨和谐的图景。今天成人后的我们,应该将老师给我们的爱化成一粒粒种子,播撒在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的心间,羽化成润物春雨、暖人春风,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温馨和谐。

(向贤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