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十月又见霜降天

2020-10-22 11:57:40 来源:福建法治报

翻看日历,又见“霜降”。

在我的眼里,霜是神奇的东西。儿时的记忆中,总有那么一个清晨早起,会看到屋外的世界蒙上了一层薄薄的晶莹洁白的东西。用手触摸,软软绵绵,冰凉冰凉。这种仿佛只能在梦中才能见到的大自然奇景,每一次都让我生起欣喜之情。

母亲告诉我,我看到的是霜。家乡每到深秋,都会出现霜降。长大后读了书,才知道有关霜的科学解释。霜和露是亲兄弟,它们出现的过程是一样的。当露点(水汽液化成露的温度)高于冰点时,就是露;而当水汽凝化的温度低于冰点,接近地表的温度低于摄氏零度时,就会结霜。有心人会发现,当平原上出现白霜时,千里沃野铺满了银色冰晶,熠熠闪光,非常奇特而壮观。生活在南方亚热带地区的人感受就大不一样了。此时,秋风正爽,刚从酷夏中挺过来的人们,舒爽的日子才刚刚开始不久。又想着过舒适的日子,又想看白茫茫的霜冻的情景,那是很难的。在福建山区,大抵是要中秋过后才能见霜的。如果想见到大片霜降的景象,就得往冬天走了。那时,离过年也近了。

一场秋雨一场寒,待到白霜落下来,中国大部分地区其实就进入冬天了。霜是十分厉害的,有句俗话“霜降杀百草”,霜打过的花和叶,因霜冻结成冰晶,使原生质严重脱水而变质。也就像被抽去了灵魂,植物都会呈现出枯黄败落的景象。白霜打过的植物,是一点生机也没有的。“风刀霜剑严相逼”,人们的总结不是没有道理的。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出现在每年的阳历10月23日前后。霜降之后,就是立冬。古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是这样解释霜降的:“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连地面上升腾起来的水气,都会凝结成冰冻,天气自然是冷了。“晓晴寒未起,青霜染黄叶”,别看霜是覆盖在地面、屋舍、树叶上的一层白毛毛的东西,给人的感觉却是浸入骨头的冷,比下大雪时有过之而无不及。古人总结说,霜降时有“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豺狼开始捕猎过冬食物;大地草木叶黄飘落;虫子们都回到洞中冬眠去了。霜降面前,万物各安其所,也是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

霜降面前,古今诗人都大有感触。唐代诗人元稹在《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中写道:“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重阳之后的霜降日,给诗人带来了无限乡愁。诗人使用了豺祭兽的典故,再加上疏木、哀鸿、思乡情怀交织,一腔愁肠只有伴随着美酒,才能忘却身处他乡还是故乡,才能缓解忧伤与哀愁。同样是霜降,刘长卿是另一番思绪。他在《九日登李明府北楼》里这样抒写情感:“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秋日游子的羁旅之思浓烈,秋日登高远眺,霜白茫茫,远树苍苍,人烟渺渺。霜降时的断鸿之声也格外悲切,而羁旅之思更是分外低迷。或者只有如陶潜一样,在草堂宅边的菊丛中把酒言欢,一醉方休,才是最好的度秋之法吧。

霜降时,大自然的美景不容错过。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过后,枫树、黄栌树等树林如火似锦,非常壮观。在秋高气爽的日子出游,外出登山、欣赏美景,正是好时候。古时南方一些地区有霜降时“吃芋煲”的习俗。霜降正是地里的芋头成熟时,一筐筐芋头收回家了,成群的孩子们就会用瓦片垒起梵塔,然后在塔里放柴燃烧。待到瓦片烧红后,把塔毁掉,然后在滚热的瓦片里埋入准备好的芋头,这叫做“打芋煲”。芋头熟透后,要将瓦片丢到村外僻静的地方,这叫做“送芋鬼”。这个民俗活动的目的是表达人们朴素的祛恶求吉的思想。如今,“打芋煲”的情景已不复存在,难以见到了。

每年十月必将来临的霜降,其实就是四季交替,时序轮回的表达方式。秋天会落幕,初冬会到来,在日渐凛冽的寒风中让生命保持昂扬的状态,才会迎来明媚的春光。而春天,就在前面不远处静静地等待着万千生命的到来。

(梁德荣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市三水区检察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