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把幸福写在群众心坎上

2021-01-14 13:11:48 来源:福建法治报

武平县民政局强化兜底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月14日讯 刚跨入2021年,寒潮就不断来袭,武平县武东镇四维村的农村低保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王永玉在气温接近零摄氏度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每天一大早冒着严寒到新建的肉兔养殖场内,仔细察看每只兔子的生长情况,同时做好兔舍的保温工作,生怕这些准备春节出售的兔子吃不饱、住不暖。

“我能发展这个项目,全靠党的好政策和镇村干部的帮助,不断增强我脱贫致富的信心。”近日,对于武平县民政局工作人员在电话回访中表达的关心和降温提醒,王永玉再三表示感谢。

2011年,王永玉不幸患了慢性肾炎,丈夫知道后抛下她、两个年幼的孩子以及家中年老体弱的老人离开。王永玉全家收入甚微,主要收入靠每月500元左右的低保金和养老金,勉强维持在温饱线上。2016年,镇、村两级经排查摸底后将王永玉全家4口列入了建档立卡国标贫困户。“人穷志不穷”,面对如此厄运,王永玉却从不向命运低头。在镇村两级干部帮扶鼓励下,王永玉申报了“福建白兔”养殖项目,并精心饲养、细心勤学,养兔项目效益明显,2020年成功实现了脱贫。

2020年以来,武平县民政局不断完善社会救助监测预警机制的路径,把重点帮扶对象分类建档立卡,做到精确预警,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排查,对帮扶对象进行科学监测,及时调整分档补助标准,对不再符合兜底保障条件的对象及时退出,并落实延保渐退政策。全县17个乡镇(街道)已全面完成各类对象的排查摸底和建档工作,累计新增农村低保876户1478人、城市低保18户49人、特困供养78人。

自2018年起,武平县实行城乡低保一体化,每季度开展一次农村低保对象与扶贫开发对象信息比对,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规定程序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低保标准从2018年的每月538元提高到2020年的596元,低保对象人均月补助从2018年的285.9元提高到2020年的348.86元。2020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3141.95万元、特困供养资金1641.19万元、临时物价补贴334.85万元、高龄补贴67.46万元。武平县严格执行低保对象评定标准,按照农户申请、村级评议、乡镇(街道)审核、省级比对、县级审批的低保对象识别认定程序,确保精准识别、精准兜底、精准救助。

2020年7月,武平县民政局组建工作组深入全县17个乡镇(街道),抽查了年度复核认定期间新增城乡低保户85户172人,并为此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按单销号,督促乡镇限期整改到位。对农村建档立卡人员中“三无人员”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 16 周岁的未成年人,及时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做到应救尽救、应养尽养。

“对所有扶贫资金按月拨付,拨付前在武平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网进行公示,拨付后都在10日内录入扶贫资金在线监管,对拨付不及时不到位的进行跟踪落实,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至受助对象或者项目实施单位。”武平县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每年不定期对农村低保及临时救助等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落实。每年组织民政、财政部门人员对当年度老区项目进行实地核查验收,健全资金监管途径,确保救助实效。

2020年以来,武平县民政局主动精准救助,发挥兜底保障作用,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累计救助2023户,发放临时救助资金424.5万元。

(本报记者 邓炳秀 实习生 林群颖 通讯员 曾宪刚 石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