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厦门:用“大党建”激活“微治理”

2021-02-07 10:05:57 来源:福建法治报

党群心更近  邻里情更浓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2月7日讯 1985年至1988年,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生活期间居住在思明区深田社区,与社区居民结下深厚的邻里情,留下了手书“远亲不如近邻”贺年卡寄给邻居的佳话。

近年来,厦门市将“近邻”作为城市基层党建的内核,用“大党建”激活“微治理”,通过制度创新强化党组织在基层治理格局中的领导力量,实现居民与居民、居民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就地就近的融合共建、联动共治、资源共享,用有温度的党建,带来有质感的幸福。

建强组织

凝聚“党建‘邻’队伍”

与其他现代化城市一样,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达90%、拥有374个城市社区的厦门市,也曾面临邻里关系“陌生化”的城市病。一些居民对社区事务漠不关心,组织力量到了社区却“沉”不下去,物业、业委会、居民之间积累大量矛盾,难以化解。如何让邻里不再陌生,让小区更有温情、更有活力,成为厦门市基层治理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为了把党建工作下沉到小区,厦门市先后出台《关于推进城市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实施意见》等“2+9”系列文件,明确街道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小区治理工作,社区负责成立小区事务服务中心加强具体指导,小区负责建立党建引领下的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机制。

厦门秉持“远亲不如近邻”这一理念,从强化组织建设入手,按照“一小区一支部”原则组建小区党支部,在小区设立楼道党小组,延伸设立党员楼长、党员中心户,形成“小区党支部—楼道党小组—党员楼长(中心)户”的小区党建格局。目前,全市共建立小区党支部1400多个,实现组织覆盖90%、工作覆盖100%。

党旗插在楼栋口,党员身份亮进电梯里,这样一来,党组织的力量也充分覆盖了社区每个角落。那城市基层治理面临的问题是否解决了?思明区嘉莲街道盘龙小区给出了答案。

盘龙小区是老城区拆迁安置居住的小区,面临着乱停车、垃圾乱扔、无人管理等问题。小区成立党支部后,从解决小区环境杂乱、停车难、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入手,以党建引领,多元共治为路径,凝聚“厝边睦邻”的红色力量,积极推动小区管理创新提升,并在居民家门口搭建起定纷止争、共建共享的平台,让小区“焕然一新”。同时,针对小区存在的高空抛物、楼道堆杂、宠物乱排泄等现象,党支部牵头召集党员群众座谈,制订小区文明公约,引导居民志愿者发放文明公约倡议书500多份,宣扬文明新风尚。 

在小区党支部的引领下,多年来困扰小区治理的瓶颈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群众切实感受到“近邻党建”和居民利益的一致性,支持、配合、参与小区党建的热情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