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最极致的辽阔——读黄中业《秦法之变》

2021-08-26 11:11:01 来源:福建法治报

刚刚过去的夏天,是个不同寻常的夏天,谁能想到苏炳添跑了9秒83,谁能想到14岁的全红婵五跳三个满分。就像我今天读到的《秦法之变》,面对的是毫无疑问的极致辽阔。

1975年12月,中国考古界有一项大发现: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了12座战国末年到秦代的墓葬,其中的第11号墓出土了一千多支竹简,这些竹简大多是第一手的法律文书和办案资料。根据考古学家考证,墓主人是秦国的地方法官。这些作为随葬品的竹简,绝大部分是秦国的法律文书,是墓主人生前亲手用隶书抄写的。吉林大学黄中业教授借此史料写成了《秦法之变》,以商鞅“改法为律”为主线,对战国时期的法治理论、秦国的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立法及法规、经济立法及军事法规、民事法规进行详实的介绍,让我们看到了活生生的战国法治场景。

在中国悠悠的历史长河里,秦国身处社会大变革时代, 又是各诸侯国变法图强的政治运作时代。商鞅变法发生时,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等六个国家已经成为当时中国势力最大的六个国家。与之相比较,地处西北的秦国则势力较弱,秦孝公希望通过变法强国。商鞅曾在魏国为官, 熟悉李悝、吴起在魏国变法的实践。他携带《法经》入秦, 受到了秦孝公的接见。据说秦孝公和商鞅谈了三次,第一次谈话商鞅谈的内容是三皇五帝的治国方式,即通过道德威望来治理天下,没谈多久秦孝公就睡着了;第二次会见商鞅谈论夏商的统治方式,即顺应天意,结果秦孝公不予理睬;第三次商鞅跟秦孝公谈称霸之道,秦孝公顿时觉得相见恨晚。俩人谈了三天三夜,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以“称霸”为目的主持秦国变法二十多年。

商鞅以《法经》为依据,与秦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改法为律”,即所谓“以军法之律,移刑典之称”,从而形成秦国独特的法律样式。之所以这样,不仅是因为在战争年代,军纪、军令之律有极大权威,容易统一全体臣民的言论行为,更为重要的是,律具有其他法律样式所不具备的“诸项合一”优点。商鞅变法主要目的,就是扩充国力以赢得战争,必须有效动员和支配全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 这就使秦国法律得到空前发展。秦国从一个被“夷狄遇之”的偏远小国,一跃而成拥有“虎狼之师”的强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商鞅以论功行赏为内容的“军功爵位”和各种以“奖耕战,富国强兵”为宗旨的立法,从而赢得对外扩张的兼并战争。对有功于耕战者的赏赐,对有害于耕战者的惩罚,以及对其连带者的处分等,都促成着更为广泛、更为精确的行为规范的诞生,这就是秦律。

可以说,秦人是一手执着刀戈,一手执着法律横行天下。为了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最有效的办法是把法律制定得越具体细致、越精确越好。看《秦法之变》,似乎“严密”才是更准确的形容。有一个案子说,阳陵县有个叫“毋死”的士兵欠了8064钱,人家告到官府,官府派人到他家里追债,发现家里很穷,而且这个士兵已经去了洞庭郡服役,可是又不知道具体在哪里。阳陵县不是不管,而是发一份文件,走官方渠道,到洞庭郡去查询。秦政府对民间的管理十分深入,连春天播种的具体技术操作,用什么样的种子,都有严格规定。而在秦法治下,秦国人的确很讲社会公德,秦的市容市貌是最干净的。

经过长期实践缔造的秦律,代表了当时中华民族运用逻辑思维规范复杂社会生活的最高水准,展现了涵盖民事、刑事、行政、经济诸多社会生活领域的硕大无比的恢恢法网,宣示了我国成文立法所达到的第一个峰巅。秦国法治建设的成就,为秦国国富兵强、统一天下与创建大秦帝国奠定了物质基础。当时的秦国就拥有一个遍布全国的公路网络,而且修了一条从咸阳通往内蒙古的高质量“直道”,相当于是一条 7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欧洲国家直到工业革命开始之后才有了标准化的概念,而秦已经贯彻了标准化。兵马俑中发现的箭簇、弩机、长剑、战车、矛戈,规格全都一致,哪个零件坏了都可以直接替换。其中箭簇的生产规格高到了什么程度呢?整个误差居然不超过 2%。这就确保了任何一支箭都能用任何一个弩机发射。秦的武器生产实行责任制度,从匠人到管理者一直到宰相吕不韦,每个人都得留下名字。而秦以后,一直到清朝,中国生产的武器再也没有过这种水平的标准化。

秦国法律十分严密高效,能量如此的巨大,但人心是复杂的,更是有差异的。整个社会的组织形式越整齐,越有压迫性,产生和积累的狂暴成分也就越多,爆发时的破坏力也就越剧烈,不是靠奖赏和输出战争就能释放的。荀况在肯定秦国以法治国的同时,又指出了“秦之所短”,即“殆无儒邪”。秦国法治,完全摈弃儒家的“为政以德”,导致了秦帝国建立后秦始皇的法繁役重。而秦二世倒行逆施的暴政,更是使人民无法生活下去,终于揭竿而起,埋葬了大秦王朝。荀况“粹而王,驳而霸,无一焉而亡”的王道、霸道、亡道的论断,是一个深刻的见解。霸道也可能取得伟大的成功,但往往难以持久。

绕过秦律带来的酷烈之风, 当以历史为周期,看到的是时代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看到的是规律。以十年为周期,看到的是常识与规则变化。以三年或五年为周期,看到的是胆识和眼光。以一年为周期,就会相信天赋和能力。所以,读书读到此处,心中总是恻恻难安,满怀悲悯。真正伟大的帝国,它是对正义的承诺,是对人性与生命的真正悲悯与敬畏。理解了这些,才能真正理解中华民族要在未来担当的伟大而深远的历史使命。

(黄丽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