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35岁的生命定格在一线

2021-10-09 10:03:08 来源:福建法治报

一心扑在工作上

办公室里,单警装备齐齐整整地摆放着,桌上的纸张记录着未完成的工作,电脑还停留在工作页面。同事们仍然觉得,推开门就能看到沈明增还坐在桌前招呼大家的音容笑貌。但沈明增再也回不来了。

副所长方志翔和沈明增是先后两批入警的,两人共事快10年。“当时我心里猛的震动了一下,大脑一片空白,愣了几秒钟。”追忆起曾经在一起工作的日子,方志翔语气沉重,声音颤抖。

在方志翔印象里,沈明增敢打、敢冲、投入工作的忘我精神令他钦佩。

2017 年5月下旬,小桥镇某村杨义(化名)在收到镇政府多次下达《违建限期拆除通知书》后,仍继续从事违规养殖,镇政府决定依法对杨义的违建猪圈进行强制拆除。

“在拆除的过程中,杨义情绪异常激动,当场扬言:厂在人在,厂无人无,并独自持刀站在猪圈门口进行‘守护’”。方志翔说,事发当时,沈明增恰好办案从城里回所,在得知事态较为严重后,他下意识地与同事“抢单”。到达现场后,沈明增在充分了解和分析现场实际情况,心里立即有了“定数”。两个多小时,沈明增通过不断与杨义进行 “交心”,直到杨义主动放下了刀具。

所长江昌锦说,“沈明增负责的辖区有1万多人口,他非常熟悉情况,群众基础好。他说得最多的是,“这项任务交给我吧,我有经验。”

9月6日至中秋期间,因公安勤务及疫情防控需要,沈明增始终坚守在派出所工作岗位上,参加疫情防控巡查、值班备勤、案件办理、交通安全整治等工作。

回想与沈明增共事的日子,江昌锦充满了心酸。他说,与他共事以来,沈明增没请过一次假,从不提要求,从不推工作,从不说苦和累。经他承办的案件,虽然没有大案要案,都是普通的刑事、治安案件,但他始终秉持“案件无大小”的理念,做到了“执法办案零差错、干部群众零差评”。

把群众当亲人

“痛失一位人民好警察!”9月26,霞报村村民郑阿姨听说派出所民警沈明增因公牺牲的消息,愣在了那里,怎么也不敢相信,沈明增就这么走了。

在沈明增的辖区,很多居民都有他的电话号码,有事没事都会给他打个电话。郑阿姨是沈明增负责辖区的村民,让她特别感动的是,不久前,沈明增还帮他们家孩子上了户口,及时解决了孩子上学的难题。

霞报村住着1720户7000多位村民,被称作“闽北第一村”。

沈明增担任辖区民警后,长期坚持入户走访,用自己的热心和干劲,竭力为大家排忧解难。

沈明增总爱笑,加上办事认真,慢慢地村民们都习惯叫他“小沈”。辖区村子里的人都认识他,他平时总在辖区里转,特别是疫情那段时间,一整天都待在村里挨家挨户宣传。

如今,走在霞报村道上再也看不到沈明增和村民聊家常的情景了。“我要看他最后一眼,他说等我老了会照顾我,他承诺的都做不到。”得知沈明增因公牺牲的消息,孙阿姨非常痛心。

“他把群众当亲人,与村民处得好,对待谁都特别有耐心,村民们都服他,村里有些土地纠纷、琐事争吵,都爱请他来调解。”小桥司法所所长郑渊说,这么多年,无论什么时候看到他,都是和和气气的。

沈明增因公牺牲后,每天都有群众前去吊唁。不少群众在网上留言,其中一条留言写道:“在一个平凡的岗位发光发热,无私忘我地为社会贡献力量,就是一种伟大,这就是我们身边最可爱的人。”

(本报记者 周新 汤仙念 南平长安网记者 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