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隔离伴书香

2022-01-06 12:34:49 来源:福建法治报

周一清晨,妻子送女儿阿C上幼儿园,顺便送我到附近的隔离点,这是幢有着海青色琉璃瓦的三层建筑,大家戏称其为“青瓦台”。

尽管全国疫情趋向于平稳,但监狱系统的防控工作一点都不松懈,执行居家备勤、集中隔离、进监执勤的常态化模式。

妻子的摩托车驶出几米,又停了下来,阿C探出身子喊道:

“爸爸,要认真读书哦!”

“好啊,好啊,都是书呢。”

我拍了拍背包。

摩托车走了,风中隐隐传来阿C的喊声:“箱子……”

整理行李箱时,我发现阿C不知何时偷偷放了三本书到一个小隔层,那是她的读物:《细菌世界大作战》《吃草恐龙》《一起玩吧》。

原来风儿吹走的话是:“箱子还有书……”

阅读,似乎是一生的习惯了。书籍陪着我走过一年又一年,在隔离备勤的这段时间里,背包中的那些书,将陪我度过书香时光。

《君子之交——父亲陆维钊与其师友》是我首先啃完的书。陆先生是当代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的先驱。1959年,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院长潘天寿慧眼识珠,将陆维钊从杭州大学中文系调入浙美中国画系。1962年,文化部指示浙江美院试办书法篆刻专业。由陆先生负责筹建,他将毕生心血投入到书法高等教育。

一本书,就是一个朋友圈。黄炎培、黄宾虹、叶恭绰、张宗祥、丰子恺、马一浮、姜亮夫、夏承焘、施蛰存、徐震、胡士莹……这些都是十九世纪文史等领域的重要人物。

“相知不惜倾心素,饮酒哦诗朝复暮。春风闲泛韭溪船,落日共寻桃叶渡。”(与徐震句)

从他们往来信札中,看到真挚的交往,深厚的情谊,并无丝毫文人相轻。

1974年,陆维钊收到丰子恺的信,其中有句:“弟行年七七而茶甘饭软,酒美烟香,不知老之将至也。”他很为丰子恺茶甘酒美的处境而欣慰,大病初愈的陆先生马上复诗:“茶甘饭软弓心宽,酒美烟香更自欢,一室生春天地阔,百年为客去来安。”未曾想到,信尚未寄出,丰先生追悼会的讣告却已送达。

其实,丰子恺的处境极其艰难,睡觉写作都龟缩在上海陕西南路一个几平方米的阳台上。如今,再看那封字迹隽秀的信札和他长髯飘飘微笑的肖像,让人心潮起伏。“茶甘酒美”并非物质表相,而是精神境界。

信札的书法水平,个个都够足了书法家的标准,不是书家胜过书家。正是文史知识的渊博,使书法线条下显出不一样的气度。

《挑山工》是高中课文,如今在冯骥才的散文集中得以读完全文。这篇语言浅显的散文写得朴素自然,挑山工的隐忍、负重攀登,正是泰山的品格。

天蒙蒙亮,我在只有百米左右的晒衣台跑步十公里,几片暗淡的云挂在东边山腰上。这么短的“跑道”,要绕多少圈才能跑足十公里啊?

但是,当迈开步子跑,绕啊绕,云朵亮了起来;再跑几圈,远处的楼顶抹过了微微的亮光;渐渐地,高楼、近处的树木,都披上了黄灿灿的外衣。十公里的距离正在缩小,太阳也从遥远的海那边、山那边像挑山工一样赶来了。

我回味挑山工的话:“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得一个劲儿总往前走……”原来,世间万物的哲理是那么相像,简单又复杂。

一有时间,我总喜翻阅《中国历代散文选》,这套共一千二百多页、参考历代选本撷取精华的二册书伴随我二十余年了。自古以来,不仅文学家,而且有些史学家、哲学家、科学家都很讲究散文的写作。借助这二本书,我得以阅读自先秦至南北朝、从唐到清末的许多名篇佳作。明白《郑伯克段于鄢》这六个字的深意;从《西门豹治邺》中想起小学课文中对西门豹治巫的描述,甚是亲切;感叹《广绝交论》中对世人的洞达;赞叹丘迟劝降书《与陈伯之书》义正辞严中娓娓道来的故国之思、乡关之情……

从略微发黄的《序》中得知,这两本书1961年即开始选注,1966年已完成,但直到1980年才出第一版。其时,主编之一刘盼遂已然离世。书稿历尽沧桑岁月,让人唏嘘不已!

书香浸淫中,一晃到中秋。妻子带着阿C回老家过节了。路过隔离点,远远地,我一手接着电话,一手伸出窗外,挥着那本《细菌世界大作战》——

“阿C,你的书,看到了吗?”

“看到了,看到了。”

“爸爸,看完了吗?”

“要跟人分享哦……”

冯骥才在一篇文章中说:“书,有时候不需要读,摸一摸就很美,很满足了。”

清晨,一缕阳光照在床头的书上,明暗参差,确实,看着这些书,心中会有一种踏实感。

(谢春武 作者单位:闽西监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