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时光对岸

2022-01-17 13:56:06 来源:福建法治报

无需惊讶,异地来此的伙伴们没见过大矿山旧址群这般阵势。只有一个美女自称是矿山长大的,嘴里唏嘘不停。

那年代单位的入门都不大且简陋,一不小心踱进去,霎时眼界大开恍如走进另一个世界。1958年,正是社会主义建设热火朝天的时候,龙岩雁石乡大吉村拜天所赐,凭丰沃的矿产资源独占鳌头,按现在的说法一个大项目落地于此。村民真心没想到,一个“村中城”在眼前横立起来。

小步道,大草坪,大榕树,之后才是办公楼。著名的苏邦煤矿始建于1958年6月,历经龙岩煤矿苏邦分矿、红雁煤矿、生产建设兵团等建制,1974年12月更名如斯。迄今,步道越发沧桑,黑尘、黑汗、黑黑的身影随风流逝;草坪越发杂芜,乱石嶙峋,而榕树越发庞大,华盖如荫,或许有了煤水或时光的滋养。但见办公楼、围墙、小车库等一些地方后期有修缮,带有新材印记。五层办公楼下面大理石门框挂着牌子:福建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苏一煤矿,一对石狮子依然憨态可掬,不闻不问世事更迭。

穿过办公楼,接连几栋高低不一的楼房,显摆着各自的功能。其中职工之家、职工食堂最为显眼。“职工之家”高端气派,显然是多功能活动室,如今卷帘门锁去难窥究竟。门外球场草坪却齐整,安然如故一凉亭掩映在几株大树下。对面的食堂有两层,清净落寞,像废弃的空油瓶板结了烟火气。这里没人进来了,昔日的喧哗卷走了锅碗瓢盆交响曲。

往前走,上坡和弯道,下坡和岔路。层层叠叠、密密茬茬、依山而建好几排职工宿舍楼,都是五六层的红砖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少有的,今日仍颇为壮观。此地生活过2万多煤矿工人,承载着他们的热血和风华,见证着奋斗的荣光和理想,一段辉煌的历史至今让人铭记。

排楼随山势成梯次建筑,无意中有了一种别致的美。楼与楼之间砌一道长长的阶梯,陡峭错落却不失平缓。过去阶梯两边是花台、菜地、小鸡窝,接收电视的锅头朝向一边,家属们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现在很多单元都空着,唯有路边几套有人住,对联淡了字迹,窗帘紧闭,阳台几个老盆小花尚存,阳台板却不能站上去,因为太薄太不安全了。

另几栋更高山上的房子楼层不等,外墙白色灰黄色的石灰浆沙土,经了风风雨雨脱落了不少。有的顶层屋瓦屋檐房间烂了,十足的危房,人更不敢居住。有一些房子出奇完好,留守人员乐于安此,一家人其乐融融。门前是菜地,门后有空坪,杂物好堆放,车子随意停。路旁烧一堆一堆草垛,让我们闻到了烟火气息。我走进他们家瞅瞅,面积不大显得拥挤,房间小客厅小,厨房卫生间很多改建的,地面瓷砖、地上家具烙上当年印记。一位老者站在3楼阳台上,远远地温和地打招呼,身板结实、神情自若,眉梢一颗痣熠熠闪光。现今讲究生活品质,而他们简单就好,对过往不离不弃,对新事物不做太多惦记,寄情于下一代。时光不老,初心依旧,景象长存,信然。

裹狭在群山之中,置身于矿区之内,我的经历和这里的矿工兄弟姐妹们何等相似。行文到此停了好几天,我的思绪随着矿山的一草一木翻腾着,久久难以释怀。

一样的省属矿山,一样的社会缩影,一样的历史符号。

还不到十八岁,我一路颠扑来到连城县庙前乡工作,古街的背后藏着一座富矿,听说领导和县长一样大,我就有些害怕。矿部简陋的大门外,泥泞的马路,摇晃的班车,陌生的人流,我和父母相拥泪别。母亲看还没长大的孩子第一次出远门第一回讨生活就心酸不已,贴着车窗还远远地望着我和我的矿山。我头一抬,按耐不住兴奋走进去。

眼前就是我说的福建省连城锰矿,是全省最大的露天锰矿山,进入全国重点锰矿企业行列,锰的用途可大了,锰矿供不应求畅销全国各地。干部工人来自省内外,鼎盛时期达2万多人,本县青年挤进去是很有面子的事,福利待遇高过城里单位。那时和苏邦煤矿一样著名,创建于同一年,工人一样多。苏邦煤矿也是福建省属重点煤矿,最早开采的大型矿点之一,生产的无烟粉煤、无烟块煤,质量上乘,是化工和民用的上等燃料,为全省工业发展提供了驱动力。两个大矿都有图书室、电话室、广播站、俱乐部、大澡堂、职工医院、子弟学校、劳服公司等等。而连城锰矿有两个采区,一采区在矿部所在地,二采区离庙前十多里,所以有了生活交通的大班车、打击盗矿的护矿队、派出所。两个大矿出入都是与老百姓打成一片,雁石三条古道穿越大吉村,庙前一条国道穿越矿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矿山的迅猛繁荣,催生道路两侧商铺林立,催发商贸活跃、经济繁华,催衍辐射至今。富矿源自生生不息的土地,土地馈赠蒸蒸日上的岁月。

我有幸分配到二采区子弟小学任教,一待就是五年。这个地方俗称八号点,比矿部小多了,虽是“五脏俱全”,但条件异常艰苦。四面环山像个洼地,薄雾袭来常忘了今夕何夕。露天开采把山剥了一层又一层,旱厕就建在山边。男女矿工难区分,听声音才知道。唯有电影队入山放一回露天电影,家家户户搬出长短不一的凳子,快快乐乐地抢占位置。我好不容易按下躁动的心,走进大山,走进热火朝天的矿点,也走进寂寞而又勃发的光阴。

当班主任教毕业班语文,自然有许多家长假装路过来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矿工大多是闽南人,有着吃苦耐劳的秉性,农村户口的老婆拖家带口地跟来,靠他一份不错的收入又能怎样呢?家里老人们的赡养,回老家盖房的雄心,孩子读书走出大山的期望,都像矿山一样压着他们的睡梦。她没日没夜地忙碌着,种菜喂猪、上山采菇,打一份男人干的家属工,还有不会辅导的学校作业……他们含辛茹苦的眼神震撼了我,我青涩的年纪第一次明了家的艰辛与无奈,县城的伙伴们哪知道这些呢!食堂的大馒头香喷喷的,孩子们一放学就去买,急忙送到工地给父母当点心。女生常帮家里浇菜做饭洗衣服,跟在农村的生活无异。

年轻的我,教书与写诗同样激情。课堂上,我与学生们深情阅读热泪盈眶,批改作文一丝不苟,还教唱自己作词的歌曲,女孩子笑了,回家后家长就说,唱自己矿山的歌多好呀。课外,我和孩子们一起野炊打鸟,乡村逛荡,游戏打球,越觉得自己是一个大孩子。第一年毕业升学考,二采区学生勇拔头筹,位居庙前全乡小学第一名。家长们乐不可支,私下合计赠送时髦的按压式热水瓶给我和数学老师。如今学生们天南地北各有千秋,各有建树,儿女都读大学了,其中一个已做了6年的爷爷,我吃惊不小发觉自己也快退休啦。

此刻,我徜徉在苏邦煤矿荒弃的楼群,为一草一木兀自生长,为菜地瓜果四季更迭,为没有煤灰的蓝天白云而感动。那个时代,苏邦煤矿高擎行业标杆,曾经造福一方,亦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十几年前开始,国家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家治国理念的调整,关停高耗低产煤矿、还我青山绿水是大势所趋,沸腾的矿山曲终人散。煤台沉寂了,工人下岗了,举目前方重又背起行囊。留下大矿区作为精神后盾,那不是衰落,而是一个念想。天无绝人之路,苏邦人别无选择,凭坚韧和执着四散生发。

这几年,与老苏邦唇齿相依的雁石大吉有了银雁新城,在这片曾经盛产“乌金”的土地上,新时代产业无不向科技环保型、生态发展型转化。银雁新城有四大产业园:生态轻纺电子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生物精细化工产业园和生态农业产业园。大吉迎来了人生第二春,到处的工地热火朝天,矗立起一栋栋新型厂房、一个个现代车间、一项项科技产业;到处的景致莺歌燕舞,一条条整洁美观的村道、一幢幢别致敞亮的洋楼、一处处休闲健身的文化广场。苏邦人有多少后代在产业园求职创业不得而知,但大吉人必定是一样的感恩、一样的胸襟加之一样的亲和。大吉“大利”,必将续写新的传奇。

可以说,我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亲历者。我流连在此,仿佛跨越到新时代连城锰矿,所幸企业转型升级迈出了坚实步伐。昔日辉煌无以叠加,往事并不如烟。惺惺相惜,感慨万端,欣然!

这是父辈们的矿山,也是新生代的矿山。

这是我们的光阴,也是他们的年华。

(蓝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