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听风鸾峰桥

2022-01-20 12:29:56 来源:福建法治报

冬日夕照里的鸾峰桥尤显沧桑壮美。

走近下党村口,不经意间就进入了一段怀旧时光。

十多年前的一个冬日傍晚,我在这里偶遇了一幅山水诗画:一片错落有致的民居,一潭清幽如镜的溪水,一座古老雄奇的廊桥,一位朴实沧桑的老农倚靠在桥门廊柱上,悠闲地抽着旱烟,一圈圈青烟从头顶上升腾……烟圈里的时光静谧得令人屏息。老人微闭双眼,似乎在聆听。光阴于他而言,就像渐次散去的烟雾,曾经有过、慢慢走远。这样的时刻,山野里的清风盈盈来到桥头。老人头顶上的烟雾渐渐弥漫开来,飘渺而去,恍然间点开了近处、远处民居上的炊烟。老人与廊桥、炊烟与村落融在一起,浓郁的乡土气息氤氲开来,淹没了整个村庄。

老人一定听到了什么。我想,那是如约而至的风声,在廊桥上来去吟唱老人与桥一样丰厚的岁月记忆。

暮色催人。我收起遐想,和同事匆匆别过鸾峰古桥,从桥畔小路上山,循着远处的炊烟,一路随风前行向上党村赶去,走了一个多小时山路,来到上党村坑底自然村采访一位身处困境依然坚强的女中学生。这个花季女孩命运多舛,四岁前辗转经历了三个家庭,正与一位年逾八旬、疾病缠身、没有血缘关系的奶奶相依为命,生活对于她们是严酷的。当地的多方接济让她们感到温暖,重压之下的祖孙依旧顽强。我想用文字记述,让这样顽强的生命体验感动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来关怀这样的民生,也是一种精神扶困。

寒夜不经谈,采访很快过了乡亲们的晚餐时间。我们披着稀疏的星光离开这个偏僻的村落,回到上党村村干部老杨家吃饭、借宿。老杨和家人都很淳朴、热情,像那盆热气腾腾的洗脸汤,让我们疲倦尽消。灯光虽然依稀,饭菜也很简单,但已让我们温暖在心。听说来了记者,饭后围拢来拉家常的几位乡亲给了我们很多鼓励。贫困是烙在乡亲们心头多年的伤痛,所有关心过山村、帮助过脱贫的人,都是他们心里念念不忘的亲人。一位老村干说,走过这个小山村、走进农家门的领导我们可都时时记得。

农家粗茶清香袅袅。在乡亲们动情的回忆中,再现了一段令村民无比自豪的往事。建乡不久的下党是“水、电、路”三不通的省级特困乡,也是全省唯一的“五无乡”(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偏僻闭塞得连鸟都飞不出去。“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的民谣,是乡亲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苦涩慨叹。一个炎炎夏日,一位村民们未曾谋面的年轻“知府”从邻乡高山出发,头戴草帽,肩搭汗巾,顶着炎炎烈日,披荆斩棘徒步跋涉崎岖山岭,经过村里到下党乡调研扶贫,因陋就简在鸾峰桥上现场办公、休息、吃饭,挥汗来去之间帮助解决当地建设发展难题,成就了一段党群连心的美谈。

这是一次践约之行。老杨的哥哥当年在下党乡担任党委书记,在宁德地区一次扶贫座谈会上反映了下党的艰困,并口头邀约地委书记到乡里调研关心下。他万万没想到,地委书记真把这份口头之约放在心上,不久就来践约。“接到通知后,他逢人便说地委书记要来了!下党乡脱贫有望了!”老杨清晰地记得,当年哥哥接到通知时的兴奋和激动。

地委书记来这山旮旯时,乡党委书记就在前面拿着柴刀劈砍荆棘杂草开路,大家沿河岸险峻山岭步行了两个多小时,才通过这条“稍微近些”的路进了下党乡下党村。一路上老百姓自发摆出各种担桶,送上解暑草药茶、绿豆汤。多年以后,地委书记依然记得“那一碗绿豆汤、那一杯草药茶”,因为这里头盛满着乡亲们的赤诚情意。

因为一次口头约定,荆棘如刀烈日同行,也要翻山越岭走出党群连心,地委书记就此与下党人民结成一生牵挂的亲情,念念不忘下党的“草鞋穷亲”。乡亲们沿用古代的官名“知府”称呼地委书记,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了对好官的敬意与期待。此后,乡亲们熟稔的“知府”还曾两次深入下党,给特困乡群众带去了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温暖。“三进下党”的为民情怀,在下党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鸾峰桥成了最好的历史见证,被赋予了新的丰厚内涵。

岁月了无痕,秋风今又是。秋冬之际,再次走进下党,再次走过鸾峰古桥。溪流重泛新波,老树又出新芽。三十年弹指一挥间,穷乡村已变了模样,“五无乡”像是“换了人间”。十多年前关注过的苦难女孩已成长他乡,当年自发挑着木桶给地委书记送凉茶的穷苦汉子成了“幸福茶馆”的主人,每天笑呵呵地迎着往来游客,分享脱贫致富的幸福故事,一条平坦宽阔的柏油公路使得山乡“天堑变通途”,摆脱贫困的乡民给了我们更多惊喜,5G、电商、文创等新事物已在他们眼中成为日常。更为可喜的是,当年地委书记历尽艰辛走过的山岭,已经修葺如初,被乡亲们尊称为“党群连心路”,那一座见证历史的古廊桥被保护得干净整洁、清新古朴。

重走当年的山路,再次体味为民务实的传统后,我又来到已被乡民奉为圣地的鸾峰桥上。两岸林木葱茏,秋叶如花。桥上回响的习习风声涟漪不绝,像是倾述着如歌的往事,正在被更多的人倾听。承载历史厚重、充满农家风情的鸾峰桥迎着越来越多的贵客光临谒访。

不知鸾峰桥何以让我如此亲近,我甚至不知自己何以徘徊于此,就能轻松摆脱世俗的挣扎。清风拂面,盈盈入耳,思绪已然随风荡漾。想着今日当年,感慨物是人非。熙攘往来古廊桥之间的足迹不计其数。那些熟悉的,抑或只是擦肩而过的人们,都在悄无声息的时光中老去,在日渐老去的嗟叹中可曾留下些什么?上溯百年,桥上过客无法数计,熙来攘往中,可有几人真怀悲天悯人之心,又有几人不是为了稻粱私利而谋?欣有一个初心如磐的伟岸身影,在此留下掷地有声的言诺,以身垂范将之化为一生不变的践行。

时光易逝,情怀不老。视民如伤,则为民所仰,无论山高水远都会铭记。鸾峰桥依然健朗,桥下清溪长流不息坚忍不拔有如民力,桥上木板历经风雨古朴依旧犹如民风。它们承载的不会只是时光。我始终相信,桥廊里至今遗存着旱烟老人留在风中的笑声。

若循千里把泪焦桐,何不就近聆听风声。

肝胆长如洗,民瘼尽可消。鸾峰桥上清风长驻,回声绵远……

(叶家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