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一曲高远典雅的爱国之歌

2022-04-21 11:05:21 来源:福建法治报

钟兆云的长篇小说《海的那头是中国》没有立足本土,将故事放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赋予作品成长和地域的痕迹,政治和时代因素,而是一开篇就将笔触荡得很远很远,由一位从未到过中国的美籍华裔历史学者顾华的视角,来审视海外华侨赤诚爱国的感人故事。

小说主人公顾华是一位出生成长在美国,时时处处以美国人自命的美籍华裔学者。他对中国的感情很淡漠,像许多对共产主义有着天生免疫力的西方儿童一样,是一个追求自由、独立、思想多元,在潮来潮往的主义中一心做研究的历史学者。关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战争与和平,以及现实问题,他都是在扎实的实地调查研究中得出属于自己的,符合人类公平正义客观价值取向的结果。正因为如此,使得这部小说跳脱出中国国内惯常的思维方式,拥有了跨越山海的辽阔视野,跨越国界的深情厚谊,跨越民族恩怨的客观评价,还有无论怎么融入美国主流社会,身上流淌的永远是炎黄子孙的血的家国情怀……这些都赋予这部小说旷达高远的立意,耳目一新的感受。

顾华带着探寻家族历史的使命,步履不停,从日本、俄罗斯、缅甸、美国及中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从晚清革命到腾飞发展的中国当下,跨度百余年,去探寻历经国内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父辈的足迹。在辽阔的时空背景下,他们是如何对待革命和爱情,如何处理家国关系,他们在历史洪流中跌宕起伏的命运,始终不渝的乡土情结和民族情结,那些栩栩如生的人和事,不再是我们从学校教育、史料知识和网络中获知的,惯常的思维,而是通过一个个实地走访、档案查阅、口述历史、乡野调查中抽丝剥茧般展示出来。那些在峥嵘岁月中华人华侨们出走万里,依然魂牵故国,以及被时局左右的个体命运,细腻而真实。尤其是顾华在俄罗斯找寻父亲当年足迹的章节,当以父亲为代表的一代有为青年从发黄的档案中复活,他们的青春、爱情、理想、抱负……无不让人动容,令人敬畏。正如作者所说,史实的活页胜过任何言语。

从这部小说中,我们还认识到“南洋机工”这个不为人知的群体。据记载,志愿回国援助抗战的南洋机工前后有三千多人,组成堪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民间运输队。有一千多名华侨机工捐躯于此,与祖国的山川融为一体。这些出生成长在海外的年轻人,舍弃优越富足的生活,告别温暖慈爱的父母,毅然决然回到陌生的祖国,为抗日奉献自己的学识和才能、生命与热血,“战争让我们长大,有国才有家,在抗战这艘神圣的大船上,我们要与祖国人民一道航行”。他们比中国本土的热血青年们的牺牲和付出,更令人钦佩,叹服!

如果说立意的旷达高远是这部书鲜明可贵的特点的话,那么语言的典雅深邃、优美诗意则让这部小说熠熠生辉。恕我孤陋寡闻,我的印象还停留在钟兆云与他的姐姐钟巧云合作的长篇小说《邻里》《乡亲们》里跳脱轻快的、充满浓浓乡土气息的语言中,或是作为党史专家的冷静严谨的语言之中,所以甫一翻开书,第一感觉是,走错房间了?如一开篇:“自杀的人躺在落红繁杂的坡地,斑斑血迹像盛开德尔花儿,一把手枪冷冷地落在他扭曲的躯体旁边,不远处,努力在世间开导荼靡的樱花,几乎繁华落尽,不复浪漫,曾经的倾国倾城,抵不过风云一变”……小说中这样的语言随处可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诠释的家国情怀,底蕴之深厚、文采之飞扬、意境之旷达、哲思之深刻,使得这部厚重的小说顿时轻盈灵动起来,令人叹为观止。

历史在前进,民族在繁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代代相传。只有通过一批又一批革命先烈牺牲奉献、英勇奋斗,才能绘就出一幅幅壮美鲜活、大气磅礴的历史画卷,这就是热血中国,青春中国!这里不乏许多始终遥望祖国、心系祖国的海外华侨华人。在祖国危亡之际,他们可以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国,慷慨赴死,这不是一个两个人的选择,是一大群人华侨青年的选择。究竟是怎样的情感和觉悟,让一个个风华正茂的生命敢于直面那原本可以避开的淋漓鲜血?换作今天的我们会做何选择?海外华侨华人们的拳拳爱国之情,他们的牺牲奉献、英勇奋斗,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民族情结,演绎出一部部气势恢宏、威武雄壮的历史话剧,奏响一曲深入骨髓、高远典雅的爱国之歌。

《海的那头是中国》完美全面地诠释了这个可爱可敬的群体。

(郭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