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城厢交警大队“微治理”实现交通管理新效应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9月29日讯 为进一步深化交通管理、推进“微治理”赋能交通秩序效能,“夏季行动”以来,莆田城厢交警大队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聚焦群众热点、难点、痛点,关注群众日常琐事、关键小事、民生大事,着力提升交通治理为民服务水平,让“微治理”实现交通管理“新效应”,打开交通管理“细治入微”工作新格局。 启动莆田市首条“潮汐车道” 城厢交警大队辖区筱塘小学共有师生2970人,位于城区学园南街,属于城市主干道,南北双向六车道,周边分布着住宅区、商场、学校等场所,整体车流量较大。 在高峰时段,接送学生车辆占用右侧两车道临时停车,导致学园路北往南方向仅一个车道可以通行,造成缓行。 为缓解学园路筱塘小学路段早晚高峰通行压力,城厢交警大队通过分析研判,在筱塘小学路段设置了全市首条“潮汐车道”,开展治缓攻坚的创新尝试。“潮汐车道”借用一条由北往南车道进行通行,在出入口和沿途设置明显的交通标识和信号灯,引导驾驶员正确选择行驶车道,确保车辆有序通行。同时针对特定时段交通流量变化而灵活调整。 9月2日开学之际正式启用“潮汐车道”,减少了因车辆缓行带来的时间浪费,大大提升道路通行效率,获得市民广泛好评。 试点设置“家长接送等候区” 近期外省涉校涉生交通事故多发,城厢交警大队深刻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坚持安全先行原则,全力提升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管理水平。 9月5日,城厢交警大队实地走访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推动莆田市第五中学、莆田五中附属中学、莆田市第二实验幼儿园三家学校作为试点,因地制宜设置“家长接送等候区”,明确集合点,让学生与家长可以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互相等待。 在增加便利的同时,也为家长们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避免家长、学生在道路上随意穿梭、扎堆等候等问题,缓解上放学时段学校周边道路的交通压力,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优化工业园路口交通组织 324国道华林工业园路口作为城厢区重要交通咽喉,是城区车辆汇集、转向和疏散的重要路口,既是市区交通流对外疏散的“阀门”,但也是“瓶颈”。 为缓解华林园区周边交通缓行状况,改善道路交通运行环境,城厢交警大队多次组织人员对该路口进行实地勘察,在精细研判的基础上,优化华林工业园路口交通组织。首先拓宽机动车道,充分利用道路资源,通过压缩辅道通行空间的方式,扩宽机动车道,将原来的三车道改为四车道。此外优化掉头区域。清除原左转、掉头并行车道标志,设置“并联掉头区”,将掉头口后移50米的并扩大掉头区域,减少路口掉头与左转车辆产生冲突,提高通行效率。 同时优化灯控配时。移除马路中央的行人二次过街等候区,避免因空间有限造成行人积压溢出,干扰机动车道造成的车辆缓行。同时根据前期的流量监测,对该路口的红绿灯配时进行优化,实现人车分离,提升道路通行条件。 经过治理,华林园区路口的交通拥堵情况得到一定缓解,车辆、行人各行其道,交通环境得到改善。 (陈静 陈琦 陈国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