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锦官城中觅古巷

2024-11-14 11:19:02 来源:福建法治报

距今4500年前,成都平原,就已经产生了作为蜀文化源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被后世喻为“宝墩文化”沃土的成都,是蜀地先民栖息之地。公元前347年,蜀国开明王九世迁都于此。据《华阳国志》记载,周太王以“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之规划,遂取地名为成都。

秦武王元年(公元前301年),秦国大夫张仪开始修筑都城,却屡筑屡垮,第一次筑城,只筑成了东边城墙。第二次筑城筑立西城。西城范围较小,故称为小城。古人“小”“少”通用,于是称之为“少城”。

公元224年之后,成都逐渐成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和重要口岸,文人墨客将之誉为“锦官城”。譬如,杜甫《春夜喜雨》有“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公元881年,唐僖宗驾幸成都,自此以成都为中心的“剑南西川道”因富庶名闻华夏,由是少城人丁兴旺,商贾如织。

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康熙平定准噶尔之乱后,年羹尧在少城基础上修筑了满城,专供满蒙八旗官兵驻扎。其官衙就设在如今的金河宾馆一带,斯衙门形如蜈蚣,府衙以长顺街为脊,42条胡同依次分布在长顺街的两端,有宽、窄、井巷子3条。

辛亥革命以后,满清没落,旧规成废纸,自由出入的百姓、商贩络绎不绝,形成了达官显贵、贩夫走卒同住满城的奇特景象。这时的宽巷子称为兴仁胡同,窄巷子称为太平胡同,井巷子叫作如意胡同或明德胡同。

井巷子的名字,和它的历史渊源有关。它的第一个名字如意胡同,是在少城时代取名的;该胡同巷北一家明德坊,因声名鹊起,故当地人将其易名为明德胡同。

达官贵人和富庶市民,在此地分别建立公馆和民宅。如于右任、刘文辉等人先后在此定居,后来连蒋介石亦旅居过此地。因名人雅集,这里便有了“名人小院”之雅称,3条街巷古老建筑,历经千年朝代更替均得到保护续存。

民国初年,按照城市管理要求,街坊一律改称为“巷子”,而“宽窄井”3字的由来也颇有来历,民国四十七年,被派到这里的一支测量队,开始丈量地盘。测量员随手在测量图纸上,把宽的胡同在纸上标注了“宽”字,另一条窄点的胡同,标了个“窄”字,而那条井字形的胡同,便标了个“井”字。测量图纸上报官方以后,也就有了如今的“宽窄巷”的巷名了。

新中国成立后,这一片房子分配给了附近的国营单位用来安置职工,文革时又对房屋进行了重新分配。20世纪80年代,宽窄巷被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1世纪初,宽窄巷被列入城市保护规划,随着成都市宽窄巷历史文化片区主体改造工程确立,建设部门在“老成都,真建筑”基础的原则上,建设了集旅游、休闲、商业于一体,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商业步行街,打造了一个具有“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内涵的“天府少城”。从此,宽窄巷如美人撩起惊世骇俗的面纱,而受世人广为青昧和推崇。

时至2022年,宽窄巷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商贾云集,车水马龙。

步入宽巷子,处处可觅老成都的古迹,熙熙攘攘的巷子仿佛再现往日的繁华。清末民初的灰瓦白墙,覆盖着些许青苔和风雨侵蚀的痕迹,偶尔还能发现一些西洋风格建筑。老成都的风土人情,借助文保建筑落地重生,老成都的民俗民风和地域文化得到了很好传承和弘扬。

窄巷子,则偏重于商业风格。如果说宽巷子是一位衣袂翩翩的旧时书生,那么窄巷子则更像一位爱弹吉他的当代文青。高雅的餐厅、新潮的酒吧和咖啡厅、文艺的商店,多多少少掺杂着“小资”的元素。这里,偶尔还能见到成都独具特色的工艺小摊,物品小巧精致,让人爱不释手。

而井巷子,则颇具时代感。改造后的井巷子优化了排布,剩下半边街的另一面,修建了一道500米长的历代文化墙,和同样500米长的民俗留影墙,吸引了许多旅客前来合影、打卡。在这个开放、多元、包容的消费空间,萌发了城市新生的活力,体现了市民充沛的激情。

如今的宽窄巷,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先后获得全国示范步行街、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街、成都新十景、四川十大最美街道等称号。导航地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长顺街附近,自驾、公交抵达都非常便利。

宽窄巷,是老成都的“孤本”,更是新成都的“名片”。宽窄巷极具文艺气息又隐含哲学蕴涵:方寸之间、宽窄自如。这里热闹的川剧表演、民间艺术展示、茶艺表演等活动不断推陈出新,来者即是客,来了需尽兴。

宽窄巷在当下俨然成为成都的特色名片。偶尔在外地城市的街区、匾牌,看到“宽窄”二字,即能够联想到成都。宽窄巷留下了成都城市文明的根络,充满了芙蓉城“春色撩人”的文艺气息。

探寻宽窄巷,追忆古今情。若有幸能在此地与你邂逅,读青砖黛瓦、文化艺术、人间烟火……真的能让你仿佛有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绿杨阴里白沙堤”的幻觉,置身这种审美的意境,人生之快意,夫复何求?!

(王振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