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痕迹捕快”蔡云:“枯燥”工作中炼就“火眼金睛”

2019-10-18 12:25:30 来源:福建法治报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0月18日讯 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办公室,一工作就是十几个小时的目不转睛,在这种“枯燥乏味”中她炼出“火眼金睛”;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放弃了转行换岗的选择,在对“初心”的坚守中她度过了22载春秋。她名叫蔡云,是福州市公安局仓山分局刑侦大队的一名技术女警,一朵怒放在钢铁警营的娇艳蔷薇。

专注做一件事

就要做到极致

蔡云的外表恬静清秀,说话轻声细语,乍一看很难让人将她与威风凛凛的女刑警划上等号。但她的眼神却仿佛有种穿透力,据她说,这是常年从事技术警种岗位磨练出的“定睛”。蔡云告诉记者,1994年她从福建省人民警察学校毕业后,校领导打算保送她继续深造并留校任教。那时的她满怀着惩恶扬善的豪情壮志,婉言谢绝了学校的安排,毅然加入了基层刑警队。

“当警察就要伸张正义、打击犯罪,这就是我一直以来坚持的信念,也是我不曾改变的初心。”然而,就在刑警重案队工作两年后,蔡云却突然申请调入刚组建不久的刑事科学技术中队。蔡云说,当时公安机关办案主要依据的还是“口供”,证据意识方面还不是很规范。于是,她决定在实践中学习证据的采集勘验工作,以此来提升刑事案件侦查办理的质量和水平。没想到,这一学一做就是整整22年。

无专精则不能成,无涉猎则不能通也。从起初的“两台相机两把刷,一部轻骑跑一天”,到如今的DNA比对、大数据分析等公安高新科技平台运用,蔡云是刑事科学不断壮大发展的见证者。“我平常最爱做的事就是看书和上网,因为在刑事科学技术领域有太多新设备、新方法、新技术需要去掌握和学习。”蔡云告诉记者,她这辈子只希望专注做好一件事,那就是尽量把刑侦技术学深学透。

炼出“火眼金睛”

揪出在逃人员

刑侦痕迹检验工作绝对是门“苦差事”,不仅要求具备极佳的定力,更要求长时间高度集中的眼力和精力。近年来,虽然刑侦科学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但现阶段仍难以取代人工。仓山刑侦大队教导员林振华说,刑事犯罪现场由于存在气温、湿度、周围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现场提取的痕迹证据难免存在残缺、变形、扭曲等情况。因此,即使是目前使用的最高端设备也只能分析出最大近似值,然后再通过人工识别出具刑事鉴定书。“痕迹检验就是要将现场找到的痕迹物证,化为破案证据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容不得丝毫差错。”蔡云语气坚定地说,任何一次失误都有可能让犯罪嫌疑人逃脱法网。

2019年1月11日,福州市公安局临江派出所成功捣毁一个盗窃电动车犯罪团伙,破获案件25起。“我们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66岁的犯罪嫌疑人江某竟然没有身份信息。”临江派出所副所长杨健介绍,在警务平台上,只能查到江某曾经多次因盗窃被处罚的记录。杨健说,江某自称是“黑户”,既无配偶也无父母和子女。在把江某的采集数据送往刑侦大队录库时,杨健对蔡云道出了心中的种种疑惑。

“我当时就想,60多岁的本地人无亲无故,这不符合常理。”蔡云迅速开展多番比对,最终印证了杨健的猜想。这名自称“江某”的盗窃嫌疑人,原来是24年前越狱脱逃人员卞某贞。24年来,卞某贞冒用“江某”之名屡屡作案,未曾想到会在技术民警的“火眼金睛”下现出原形。杨健对蔡云竖起大拇指:“痕迹捕快,果真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