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读懂村音农话 助力“第二故乡”

2020-05-14 14:24:49 来源:福建法治报

记即将在扶贫一线退休的霞浦县检察院干警张成春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5月14日讯 他是一名检察干警,但说起工作,谈论最多的却不是法律,也不是案件,而是农村建设和村民生活……近10年来先后挂职4个村,而今年6月,既是他结束驻村挂职的日子,也是结束检察生涯、光荣退休的日子。他,就是霞浦县检察院的驻村干警张成春。

“村小人口散,村财收入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尤其是村主干道破旧,村发展方向模糊。”尽管之前已经挂职扶贫3个村,见识了农村落后的一面,但2017年开始到松港街道佳湖村挂职担任第一书记伊始,留给张成春的最初印象仍然让他意外。

如何让佳湖村赶上乡村振兴的浪潮,成了萦绕在张成春心头的一个结。在每日入户走访摸排及与村干部、村民、农村建设先进人士等的接触交流中,他很快发现佳湖村地处近郊,风景优美,发展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的前景看好。

在前期大量考察和与专业人士深入探讨可行性后,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成了佳湖村的发展方向,也成为张成春挂职期间的主要工作。规划立项、协调支持,经多方奔走和努力,佳湖村最终有幸争取到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项目虽定,但在资金有限、村财收入紧缺的情况下,面对各方面均落后的突出现状,如何合理谋划资金,成为关键所在。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给了张成春更为长远的眼光,他认为重点要着眼民生建设,解决村民生活的燃眉之急,才能带动全村建设氛围。

不绣花拳,实字开弓。从2018年起,张成春和一众村干便埋头扎进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当中,第一件事便是将原来坑坑洼洼、进村不便的路段进行修复改造,并拓宽村口的路段,方便村民进出。村路升级后,旧房改造和裸房整治、文化广场、村庄绿地公园、污水处理和饮用水扩容工程、造福工程配套设施及主题教育基地等也如火如荼建设开来了……

“原来村里一到‘热天’经常停水,老张书记驻村后解决了喝水的问题,还帮助村里建了广场和公园,村民们也能跳跳舞蹈、逛逛公园,感觉和县城人一样洋气了呢,在外的老姐妹们也更愿意回村了。”这是苏秀明大娘碰到张成春时最爱说的话。

这样的家常话也启发了张成春,他意识到村庄的建设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更离不开村民的积极参与。在其策划下,村里多次组织邀请心系佳湖发展的在外乡贤开展“回乡寻味”系列活动,目睹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的前景,用建设的成果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积极为家乡献策献力,还成立了欣荣基金会,筹集民间资金20万元用于乡村建设。

其间,张成春积极向霞浦县检察院党组报告挂职情况和汇报建设难题,该院先后资助30余万元扶持村里建设和开展扶贫工作。至今,在各界的支持下,已投入7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又将投入20万元修建停车场,预算投资2200万元的村主干道硬化工程也已获得县里立项……一系列乡村旅游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为打造“县城郊野旅游特色村”夯实基础。

如今,茶林环绕,风景怡然,空气清新,设施日趋完备的佳湖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踏青游玩,更有不少摄影爱好者慕名而来,用摄影作品宣传佳湖美景,形成良好广告效应。

看着小山村渐渐热闹起来,张成春和村干们趁热打铁,结合佳湖作为革命老区基点村和周边罗汉溪景区开发的优势,与周边村共享资源探索共建互赢模式,与松港街道多个村(居)党支部开展“村社共建,社群联动”党日活动,有效整合双方在服务、文化、阵地、人才等不同方面的资源优势,形成了村与村之间的共建共享发展方式。建设红色文化广场和文化长廊,展示佳湖革命斗争历史及先烈事迹,开展团建、党建等各类活动,丰富村庄旅游内涵,打造“看美景、听历史、学技能、有收获”的体验式乡村旅游新模式,进一步助推佳湖振兴。

2020年突遇疫情,佳湖村从事外销产业和服务业的人口多,人口流动性大,村里的防疫压力不小,张成春始终坚守疫情防控一线。随着防控形势好转,他就忙着鼓励复工复产。现今,村民已全面复工复产,村庄又恢复了往日的繁荣、和谐。

作为霞浦县检察院驻村挂职的“特派员”,张成春近10来始终在“村游”,有好几次回院里办事,竟被值班人员拦住询问“你找谁”。“或许是‘村游’的时间长了点,身上的‘农味’也就重了点!”他说,“这些挂职村就是我的第二故乡,让我依恋不舍。”

从事检察工作23年,就有近10年奉献给了农村工作。这,就是检察干警张成春的驻村故事。

(本报记者 黄锡顺 通讯员 陈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