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走出“重认罪轻认罚”的困境

2020-05-25 15:05:06 来源:福建法治报

福州市检察机关首次对轻刑案件实行社会公益服务考察提出适用缓刑建议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5月25日讯 黄某某非法经营“六合彩”,检察机关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后,社区公益服务表现良好,近期,福州市晋安区检察院建议法院对其适用缓刑。这是该院在疫情期间针对认罪认罚轻微刑事案件特殊办案方式探索,也是福州市首例对符合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刑事案件适用社会公益服务考察机制,并作出适用缓刑决定的案件。

黄某某系一名空调维修工人,一次闲聊后,决定与吕某某、陈某某合伙销售“六合彩”。吕某某负责销售,黄某某与陈某某负责将投注金额上报 “六合彩”网站。至案发被抓获时,三人共销售“六合彩”约36万元。

考虑到黄某某是初犯、偶犯,案发后认罪认罚,且社会危害性不大,晋安区检察院基于“少捕慎诉”的司法理念,于今年1月依法对其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当时疫情已在蔓延,对在办的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如何处理成了一个难题。若判决重新羁押,将对看守所、监狱疫情防控带来挑战;若是轻易作出不起诉决定或是建议法院判处缓刑 “一放了之”,犯罪嫌疑人又难以得到教训,存在再犯风险。

此时辖区内有社区反映,当前防疫任务重,社会公益服务人员短缺。“何不让犯罪嫌疑人为社区做公益服务,使惩治与教育并重呢?”办案检察官思索,“这样将适用缓刑结果纳入认罪认罚工作范围,还可改变以往只重认罪、忽视认罚的困境。”因此,晋安区检察院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制定了《认罪认罚诉前考察办法(试行)》,积极探索将社会公益服务评价机制引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承办检察官针对拟作出相对不起诉处理或提出缓刑量刑建议的轻微认罪认罚刑事案件,综合犯罪嫌疑人犯罪动机、认罪态度及过往表现等,认为适宜作社区公益服务考察,并在听取犯罪嫌疑人意见后,依法启动认罪认罚诉前考察机制。根据犯罪情节,设置24-72小时的服务时长,将犯罪嫌疑人移送合作考察社区参加社会公益服务。社区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不同情况制定考察方案,指派专人作为督导员进行跟踪督导,将犯罪嫌疑人服务表现予以如实记录。承办检察官根据犯罪嫌疑人考察期间的表现,综合考量案件事实和情节,依法作出相应处理。经走访协调,确认鼓山镇某社区作为试点地。至此,认罪认罚案件诉前考察机制就此落地成形。今年4月1日,黄某某成为该院首个参与社区公益服务的犯罪嫌疑人。

鉴于黄某某是空调维修员,有技术专长,承办检察官与社区在制定考察方案时,充分发挥其职业特点。黄某某从参加志愿服务第一天起,便积极对社区内的空调等电器进行维修、调试,解决疫情期间因人员防控带来的维修不便问题,特别是将社区内部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因社区内有许多住户空调存在问题,黄某某深感一人力量有限,便自发发动工友一起加入社会公益服务行列。至考察期限届满,黄某某与工友已将所在服务社区空调全部维修完成。

承办检察官经核实后评估:黄某某认罪认罚后,在参加社会公益服务中,能进一步反省自己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勇于悔过自新,发挥自身职业优势服务社会,无社会危险性。因此,晋安区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对其提出适用缓刑建议。

自今年3月认罪认罚案件诉前考察机制建立后,该院又在茶园街道等社区扩大试点,针对危险驾驶案件推广认罪认罚审前公益服务,累计先后移送47名犯罪嫌疑人至社区进行社会公益服务,服务总时长近1800小时。

“此举贯彻少捕慎诉少监禁和恢复性司法办案理念,以教育警示为主、刑事处罚为辅,增强了案件处理的灵活性,有效缓解了公益服务人员短缺问题与轻微刑事案件社会再教育难题,取得了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多方共赢。”晋安区检察院检察长陈说。

(本报记者 林珊 通讯员 程慧 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