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被非遗项目“妆点”的“糕光人生”

2023-01-18 15:44:21 来源:福建法治报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月18日讯 近日,夜晚7点多的广东某城市广场,各种摊贩从四面八方赶来,引得络绎不绝的行人纷纷驻足。“爸爸,我也想捏泥人!我要那个孙悟空!”“捏泥人20元一位,现场教学!也可以买材料和成品,回家自己动手!”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中,泥人摊的摊主招呼孩子们坐在简易课桌边,开始现场教学。

摊主林某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妆糕人”的传承人,这门手艺是他在泉州监狱服刑期间学会的。为持续发挥文化改造教化人心的作用,泉州监狱多年来致力拓宽文化改造途径,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改造,教育引导服刑人员端正改造态度,增强改造信心,进一步提高教育改造质量,提升监区文化软实力,夯实监管改造基础。

遇见非遗

迎来改造路上的“糕光时刻”

面对漫长刑期,刚入狱的林某沉浸在对人生的一片迷茫中,之后再因遗漏罪被法院加刑6年,让他心中混刑度日的想法越来越强烈。在人生最低谷的日子里,泉州监狱民警向他伸出了援手,引导鼓励他参加分监区的文体活动。他先后参加了读书兴趣小组、吉他兴趣小组,服刑的日子逐渐充实。在民警的教育引导下,林某不仅转变了思想、认罪服法,还主动联系家人代为履行财产刑,被分监区树为改造先进典型。

其间,监狱引进“妆糕人”非遗传承技艺,作为服刑人员改造期间的习艺项目。林某参加了五监区的兴趣小组,开始了“妆糕人”的学习与制作。“我原本在监内学习泥雕技术,后来监区成立了‘妆糕人’非遗制作技艺兴趣小组,聘请了专门的师傅进监指导。我有泥雕技术基础,就成为了第一批学员。”林某介绍道。

“妆糕人”源于中原地区的“捏面人”,是以面粉、米粉等为主要创作原料的传统民间艺术。泉州市洛江区双阳镇张厝村家家户户都做“妆糕人”,是名副其实的“糕人村”。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监狱管理局教育改造工作的要求,泉州监狱五监区在监狱党委的支持下,将具有闽南地域特色的“妆糕人”技艺引入教育改造中,成立了兴趣小组,聘请非遗传承人作为项目的指导师傅,请进监区对参加兴趣小组的服刑人员进行现场教学指导。

经过几年的学习和训练,林某熟练掌握了“妆糕人”的一整套制作流程和方法,成为了五监区“妆糕人”非遗项目小组的负责人。他制作的“妆糕人”作品,不仅在监狱文艺汇演舞台上现场展示,还获得各级领导的好评。

携手非遗

“妆点”新生路上的幸福美满

2022年3月刑满释放的林某,回到广东老家后便着手在广场摆起了摊,“这里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妆糕人’,为了方便,我就改叫‘泥人摊’了。除了现场教学、卖成品和材料包,我还立了一个牌子:承接学校公益课,免费授课两小时。”

校内课堂不同于摊边的直接教学。上课时,林某要花半个小时向孩子们介绍“妆糕人”的来历和制作用意,如“我们今天教‘玫瑰花’制作,玫瑰花是用来送给父母、老师和你喜欢的人,代表着你对他们的爱”。再用半小时指导孩子们制作“妆糕人”的技术,最后留下课后作业:“如果谁回家帮助家里做了家务,下节课,我就会有奖励给谁。”

“大部分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其实不容易做好,但重要的是让他们动手体验,希望他们能在学习传统技艺的同时,培养传统美德。”第二节课时,林某会带着小红花奖励那些完成了课后作业的孩子。

从每天2-3个小时的摆摊,到跑7-8个学校上公益课,再到成立自己的非遗工作室,“这些技艺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丢掉很可惜,虽然没什么钱赚,但我还是要尽力推广。”近期,林某另辟蹊径,在抖音和微信上作线上推广,“平时发一些自己的成品和录制的教程,结合以前在学校授课的画面,偶尔还能接到一些定制单。”“不过,最近我没空录新视频了,我正在忙结婚的事。”林某开心地说。

据了解,在家人朋友和当地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林某不仅实现了就业创业,还通过贷款购买了住房和汽车,也找到了人生伴侣,顺利走进婚姻的殿堂,迎来新的人生旅程。

(陈晓蓉 温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