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盯紧人生的几个变数

2023-03-30 11:34:25 来源:福建法治报

官员犯错误,原因五花八门,因人而异。但有几个特殊时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危险系数”相对高一些,需要特别提防。

一是升迁时。人在职场,获得提拔当然是件大喜事。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人之常情,无须多说。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候,围绕你转的人也许正在悄然增多。有些定力不足的人,可能很快便头脑发热,得意忘形,弹冠相庆,一上任便因为违规吃喝之类换来一个处分。这还是比较轻的情节。更严重的是,一个人到了重要岗位之后,听到的赞扬话、恭维话或将越来越多——说得难听些,身边拍马屁的人也多起来了。领导干部被人捧得久了,心态便难免发生变化,于是从谦虚谨慎变得自我感觉良好,继而狂妄自大,唯我独尊,听不得不同意见。再发展下去,胆子越来越大,越来越没有敬畏感,对法纪也不当回事,破纪破法之举便不在话下了。很多落马的“一把手”,平时给人的印象就是“老子天下第一,谁能奈我何”。直到“进去”了,他们才醒悟,原来自己离开了组织、离开了岗位之后,啥都不是,根本没有臆想中那些天大的本事。剖析这种人步入深渊的轨迹,便不难发现,在他们升迁之初,便已埋下了祸患的种子。所以,仕途越顺畅,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这样才能行稳致远。

二是失意时。人在职场,“进退”本来是寻常事。“进”时当然人人高兴,“退”时就未必个个都看得开了。这里说的“退”有几种情况。一种是因为年龄到点等原因退出领导岗位,这纯属谁都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一种是因为纪律处分、组织处理之类的原因被免职或降职,这当然发生在谁身上都开心不起来;还有一种是长时间得不到提拔的,也相当于“不进则退”,同样容易让人沮丧。在世俗的眼光当中,退出领导职务或多年原地踏步,都算是失意之事。有些人,面对这种情况,心事重重,想法多多,很难端正态度。在这个时候,就要特别警惕心理失衡的危险。一旦心理失衡,就可能头脑糊涂,迁怒于环境,迁怒于无辜,认为生活亏待了自己,觉得社会对自己不公平,于是破罐子破摔,甚至报复性违纪违法,将手上有限的权力用到极限,最终导致严重后果。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万事如意”只是一种美好的祝福,更多的时候是“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面对不如意的处境,务必想得通透些,同时要更加小心谨慎,防止思想抛锚而做错事,产生更大的“不如意”。

三是换岗时。人在职场,转岗往往是有人欢喜有人愁的纠结事。别小看一次换岗,它也许让你见识了一方新天地,也可能让你认识了另一个自己。即使在同一个单位,不同的岗位,面对的诱惑也是大有区别的。有的干部在单纯的岗位呆久了,突然轮岗到一个“热闹”的岗位,置身新环境,接触新群体,特别是可能经常和某些老板等“有钱人”打交道,看到他们挥金如土生活奢侈,心里立即就平静不下来了,脆弱的防线瞬间崩溃,于是迅速堕落得连自己也认不出来。我们曾经查处过一个案件,当事人坦言,某年换了一个岗位之后,才发现自己以前那么多年算是白干了,于是产生补偿心理,拼命以权变现,最终换得牢狱之灾,想想真是悲哀。也有的人,则可能从相对“热闹”的岗位换到相对“冷清”的岗位,自我感觉被“边缘化”了,情绪低落,心生不满,放松自我修养,甘于自暴自弃,这时便容易魔由心生,换个“生活态度”;或者被人趁虚而入,三两下功夫就成了物质的俘虏。

四是生活中出现某些变故时。很多人常年过着有规律的生活,平时很清醒镇定,心态也很平和,不容易被“花花世界”迷惑。但这种生活如果被某些意外因素打乱,一个人的心情便很容易发生较大的变化。对于公职人员来说,心理变化往往直接影响“三观”,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比如身体出现严重健康问题,情绪由积极向上变成悲观消沉;比如家庭出现重大变故,精神因此受到沉重打击;比如经济遭受意外损失,关注点可能就转移到金钱上。在这个时候,如果缺乏必要的关怀和帮助,有的公职人员便会觉得以前的努力是白付了,或者认为命运多舛,生活无望,从而对社会、对他人产生一些不当看法,也就可能面临蜕变的危险。

人生的道路千万步,关键其实就那么三五步。成功如此,失败亦然。所以,对公职人员来说,盯紧人生这几个关键变数,意义不小,很有必要。路逢险处须当避,事到临头不自由。明白风险点,提前做预案,不断深化修炼,增强定力,巩固“三观”,这样,倘若突然面对某个变数时,就不至于手足无措胡乱抉择。

(李伟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