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忆祖父

2023-04-08 21:14:03 来源:福建法治报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故乡渐行渐远,许多往事如烟随风飞逝。但是,有关先烈祖父的事迹,却深深烙印在脑海中,难以忘怀。

清明来临,我不禁想起今年春节回老家时,瞻仰吴墩仁革命烈士故居,目睹家乡日益换新颜,思绪万千……

1972年4月,半个世纪前的清明节,我应约回到家乡——泉港区涂岭镇林角山村。那天下午,我参加学校组织祭扫吴墩仁革命烈士的活动。我与师生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烈士墓前献花、默哀。我心中难以平静,先烈们为了让后人过上幸福生活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推翻了旧社会,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他们虽然失去了生命,但他们的精神万古长青。祭扫结束后,祖母让我捧回祖父吴敦仁牺牲时穿在身上的白色衬衣,我久久凝视,眼含热泪,第一次强烈感受到自己拥有一个小学生的身份。白色衬衫上那一片殷红的血迹,是我第一次看见英烈的鲜血。

祖母对我说,1921年秋,你祖父去一个名叫集美学村的地方,那里有陈嘉庚先生办的学校,有学村,有求索救国救民的革命理想。我亲眼印证祖母一生牵挂的地方,已经是17年后,至今也已三十多年了。那是1989年7月,也许是天意,心有灵犀,我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来到集美轻工业学校开始教书育人生涯。是什么样的力量给了祖父那样的革命情怀?我手捧《陈嘉庚传》通宵卒读,如饥似渴,一颗星星,踏浪而来。他濯逐海浪,赴洋经商,心系国难,倾资办学,追随延安。

“闽海之滨有我集美乡——树人需百年,美哉教泽长,诚毅二字中心藏……”

我开始求索祖父的足迹:吴墩仁,1906生,1921年考入集美学校师范部,接受马克思主义启迪,走上革命道路。192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月,任中共惠安临委学生支部书记,8月任中共林角村支部书记。1930年7月,任中共惠安县委委员;9月中旬,参与组织领导惠安暴动;暴动失利后,与陈平山等人继续开辟三坪游击区;同年12月26日晚,被敌人暗杀于家中,用生命践行“人迟早总有一死,为革命而死有何惧哉”的铿锵誓言 。2022年一次偶然机会,集美大学的一位朋友林斯丰老师寄给我一张电子档案: 1923年集美学校10周年纪念刊上,赫然写着:“吴墩仁,惠安涂岭麟角乡。”一时想起我在泉港学习成长的18年,我住的卧室就是祖父牺牲的地方,床前的书桌也曾是他学习伏案过的,休息的床同样还是那张祖父曾于其上思考革命的卧榻。我的血液早已浸染了烈士的血脉。 1992年教师节,我获得“集美陈嘉庚教育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荣誉,200元崭新的人民币,我小心翼翼捧在手心,来到老家祖祠英烈挂像前庄重告慰。2015年,获悉集美校友会筹建陈嘉庚校主纪念馆,这200元我原封不动庄重捐赠。

2019年6月,我到三明市学习调研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参观建宁革命纪念馆惠安农民革命暴动,看到“吴墩仁英烈”,恍若他乡遇故人,心意难平,写下一首《窗门,那一颗弹孔》:

落日,垂下山村夜幕/黑屏人们安宁的归途/即使,缱绻难以/你安身立命的窗门/弥合不了,我年少无端的失散/击穿你的子弹,击穿/我半个世纪魂牵梦幻

窗门的那一颗弹孔/上穷碧落两茫茫/极目山川亦沧桑/远处招展是枪林弹雨洗礼的风采/如时光穿堂而过清明君临/今日,在烈士陵前

/以君子兰的名义草拟疾书/我多想,借你一只千疮的眼/诵读“诚毅”那久违的墓志铭

时光荏苒,岁月如流。一百年前,1921年,祖父负笈千里,追求民族解放。一百年后,今年春节我回到家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家乡如烈士所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亲们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吴伟平)

相关新闻